[发明专利]薄板产品的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89531.2 | 申请日: | 2007-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7448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发明(设计)人: | 萧清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晨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28 | 分类号: | B29C70/28;B29C70/54;B29K67/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周国城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板 产品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薄板产品,更详而言之是指一种薄板产品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业界制作薄板产品的方法大致包含以下步骤:首先,准备一芯材与一成型模具,接着将该芯材涂覆或含浸于一单液型高温树脂,并施予烘烤进行预热程序,以获得一半成品;之后,将该半成品裁切成预定形状,并置入该成型模具中,经该模具热压之后,再行冷却脱模,最后对该脱模成品修整毛边,以及使用透明漆土填补该脱模成品之表面与喷漆美化后,即可制得最终薄板成品。
但,上述薄板的制作仍存有下述缺失,即,由于上述制程所采用的高温树脂黏度较高,因此需通过由前述预热程序提高进入模具时的料温,以缩短物料达到最佳流动性的时间,使加工较为容易,然现有高温树脂的预热程序一般皆需对含浸有该高温树脂的芯材以40~50℃连续烘烤约4小时方可达到目的,导致时间成本相当高,而且,后续的成型程序更需以150℃以上的高温持续保温约25分钟,方可使该半成品完全硬化,由是,整个制程将相当耗时且耗能,实不符经济效益;再者,上述高温树脂的成型温度高(150℃以上),容易使成型物料中部分沸点较低的物质挥发,造成成品表面出现破洞等缺陷,因此现有脱模后的成品需通过由后段的补土及喷漆程序补强,以使成品表面平整美观,然此举将导致加工繁杂及成本升高;其次,高温树脂所需的高成型温度亦将造成冷却脱模后的成品的热胀冷缩现象更加明显,导致成品的尺寸安定性不佳而使良率降低。
有鉴于此,本案发明人乃经详思细索,并积多年从事相关行业之开发与制造经验,终而有本发明的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板产品的制作方法,主要是利用不饱和聚酯树脂搭配硬化剂,以省去现有高温树脂费时的预热程序,以及缩短成型硬化的时间。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板产品的制作方法,主要是利用不饱和聚酯树脂搭配低温型硬化剂,以降低成型温度,使得脱模后的成品表面呈现平整及光滑的外观,以省去补土及喷漆程序,达到精简加工程序及降低成本的目的。
缘以达成上述的主要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薄板产品的制作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准备步骤:准备一模具、一芯材与一成型原料,其中该成型原料的组成成分包含有不饱和聚酯树脂及硬化剂;结合步骤:将该芯材与该成型原料接合,形成一含浸体;热成型步骤:将该含浸体置入该模具,并加热该模具,以对该含浸体进行加热程序;以及冷成型步骤:将该模具降温,以对该含浸体进行冷却程序,最后开模取出该含浸体即可制得薄板成品。通过此,本发明之薄板产品的制作方法是可省去费时的预热程序,以及缩短成型硬化的时间。
另外,前述硬化剂更可采用低温型硬化剂,以降低成型温度,使得脱模后的成品表面呈现平整及光滑之外观,以省去补土及喷漆程序,达到精简加工程序及降低成本之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之薄板产品的制作方法流程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 准备步骤 20 结合步骤
30 热成型步骤 40 冷成型步骤
100 薄板产品的制作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之薄板产品的制作方法100,本实施例是以笔记型计算机的上盖板的制作方法为例作说明,该制作方法100包含准备步骤10、结合步骤20、热成型步骤30及冷成型步骤40,其中:
首先,该准备步骤10包含准备一模具、一芯材与一成型原料;其中:
该模具于本实施例是为由上、下模所构成具有上述笔记型计算机上盖板的型腔;
该芯材是可选自碳纤维、玻璃纤维、KEVLAR纤维及各种混合编织布所构成的群组其中之一,本实施例是以碳纤维作为芯材,另,该芯材于本实施例是为预先裁制成预定尺寸的单一片材;另一提的是,芯材亦可为连续片材,并被往该模具方向传送,且该芯材是可于进入模具前即先裁切成预定尺寸,或是在模具内部同步进行裁切,当然亦可在离开模具后再行裁切;
该成型原料的组成成分包含有不饱和聚酯树脂及低温型硬化剂,其中该不饱和聚酯树脂是可从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广域范围中,选择适当种类使用;该低温型硬化剂是为可与前述不饱和聚酯树脂反应并使其固化,如过氧化甲乙酮(MEKP)等;于本实施例中,该成型原料中的不饱和聚酯树脂与该低温型硬化剂的配比为100∶1~20,较佳为100∶1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晨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晨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895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书柜无工具组装结构
- 下一篇:烹饪设备及其传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