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转盘式轿车停放移位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69137.2 | 申请日: | 2007-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289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发明(设计)人: | 李来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来友 |
主分类号: | B60S13/02 | 分类号: | B60S13/02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唐银益 |
地址: | 311215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盘 轿车 停放 移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转盘式轿车停放移位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私家车已经进入百姓家庭。我国目前的城市住宅小区九十年代以前建设的大部分没有配备车库,最近几年兴建的小区,汽车库的数量也不够,一般仅有40%。而目前,高档住宅小区的汽车拥有率已达50%~60%,甚至100%,车库已经不够用,汽车只能停放在小区的道路上,这不仅影响市容美观,而且会造成交通堵塞。随着车价的不断降低,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有车族将日益增多,小区内停车难的问题将更加突出。本申请人已经申请的专利,专利号为ZL200410016021.9,专利名称为:《车辆万向移动装置》能较好地解决以上问题。但是该装置的提升滑套在主杆上上下滑动,在主杆上留下了很多油渍,由于提升装置不能用油漆,所以,黑色的油渍会长期存在,影响环境美观,又破坏绿色植被;并且由于提升装置的长期裸露在外,容易受损。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在绿化地或道路边缘停车的转盘式轿车停放移位装置。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发明者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转盘式轿车停放移位装置,包括含车轮限位器10的折叠式轿车停车架9、支座11、柱式主杆4、动力输出装置1,所述的折叠式轿车停车架9通过停车架调节挡板8与柱式主杆4内的提升装置相连;所述的提升装置与动力输出装置1相连;所述的支座11通过底座支撑脚7与底座6固定相连,底座6上的转盘5与柱式主秆4固定相连。
所述的柱式主杆4为空心主杆。
所述的提升装置包括与动力输出装置1相连的升降滑套2和防滑锁紧器3;升降滑套2通过停车架调节挡板8与折叠式轿车停车架9相连;防滑锁紧器3与柱式主杆4相连。
所述的停车架调节挡板8的两端连有折叠式轿车停车架9,折叠式轿车停车架9上有车轮限位器10。
所述的底座支撑脚7与底座6之间固定有加强架12。
所述的动力输出装置1是钢丝绳传动装置。
所述的动力输出装置1是齿轮传动装置。
所述的动力输出装置1是液压传动装置。
所述的动力输出装置1是螺杆传动装置。
所述的动力输出装置1是链条传动装置。
本发明的优点:解决了在绿化地或道路边缘停车问题,提升装置设置于主杆中,使整套装置保持干净,不影响绿化环境,更美观。并且,由于提升装置置于主杆中,不容易被外力损坏,使用寿命更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与图2中:1-动力输出装置,2-升降滑套,3-防滑锁紧器,4-柱式主杆,5-转盘,6-底座,7-底座支撑脚,8-停车架调节挡板,9-折叠式轿车停放架,10-车轮限位器,11-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考图1与图2:
一种转盘式轿车停放移位装置,在绿化地或者道路边缘的支座11上固定有支撑脚7支撑脚7的上方固定有底座6,底座支撑脚7与底座6之间固定有加强架12,这些设计使底座6更稳固,使整个装置有更高的稳定性。
在底座6上活动连接有转盘5及柱式主杆4,转盘5与柱式主杆4固定相连,转盘6可在动力源的作用下转动,带动柱式主杆4及转盘以上部分一起转动。
柱式主杆4为空心柱,内装提升装置,包括与动力输出装置1相连的升降滑套2和防滑锁紧器3;升降滑套2通过停车架调节挡板8与折叠式轿车停车架9滑力相连;防滑锁紧器3固定于柱式主杆4上。升降滑套2用来带动折叠式轿车停放架9升降。防滑锁紧器3的设计使轿车能锁定在需要的高度。提升装置于空心柱中的设计,使提升装置更整洁美观,不易受外力损坏。
停车架调节挡板8可根据汽车的轴距调节折叠式轿车停车架9的距离并锁定,方便不同轴距的轿车停放。
折叠式轿车停车架9上各有两个车轮限位器10,使车辆停放跟牢固、稳定。车轮限位器10可参考本申请人的专利,专利号为ZL200410016021.9的发明《车辆万向移动装置》中的车轮限位器,这样车辆很好的被定位在折叠式轿车停车架9上,不会发生相对移动。该折叠式轿车停车架9在不工作状态时,可以将每个车轮限位器折叠,大大节省了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来友,未经李来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691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