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续采煤机截割装置的减速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10061538.3 申请日: 2007-02-14
公开(公告)号: CN101059162A 公开(公告)日: 2007-10-24
发明(设计)人: 杨勤;杨韬仁;李露云;叶竹刚;刘映刚;张小峰;张维果;陈庆贺;高爱红;马凯;杨敬伟;年魁 申请(专利权)人: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太原分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山西煤机装备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F16H1/28 分类号: F16H1/28;E21C31/02
代理公司: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江淑兰
地址: 030006山*** 国省代码: 山西;1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连续 采煤 机截割 装置 减速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连续采煤机截割装置的减速器,属煤矿井下采掘设备零部件的设计与制造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连续采煤机的截割装置是最重要的核心工作部件,一般采用横轴滚筒式截割机构,并由两个大功率交流电机双重垂直驱动,由于其具有横轴滚筒式结构,截割滚筒宽度大,截割煤体面积宽,可达3m2,落煤能力强,生产效率高,比纵轴截割具有很多优点。

截割机构是连续采煤机的心脏,其截割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连续采煤机的生产能力、采掘速度和效率,由于是由左右两台交流电机同时带动减速器及其上的截割滚筒,这就给截割装置的变速减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就成了变速减速的技术关键,对电机传输的速度必须进行多级变向减速才能满足截割滚筒的作业需要,由于连续采煤机主要是引进国外机型,在国内还是一项科研空白,其双电机驱动截割装置进行多级、多方式变速减速已成为一项新的科研课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就是针对背景技术的不足,根据连续采煤机截割装置的工作特点,即双交流电机驱动、横轴式滚筒结构,以及我国的煤田地质条件,采用双轴齿轮变速、双行星齿轮变速、双锥齿轮垂直变向变速相结合的设计结构,使横轴滚筒式截割机构的工作速度更加稳定,安全,可靠,以大幅度的提高截割的生产效率。

技术方案

本发明主要结构由:上壳体、下壳体、左齿轮箱、右齿轮箱、左行星齿轮箱、右行星齿轮箱、左右花键轴、截割轴、左驱动轮毂、右驱动轮毂、中间驱动盘组成;在上壳体1的左部为左齿轮箱2、右部为右齿轮箱3;左齿轮箱2通过左花键轴7联接左下壳体15及内部的左行星齿轮箱81,右齿轮箱3通过右花键轴8联接右下壳体16及内部的右行星齿轮箱82;左右行星齿轮箱81、82分左右联接截割轴77,截割轴77中部联接中间驱动盘6、左部联接左驱动轮毂4、右部联接右驱动轮毂5;左下壳体15外部联接截割环9,并由螺栓23固定,右下壳体16外部联接截割环10,并由螺栓24固定;左驱动轮毂4通过左键11联接截割滚筒,右驱动轮毂5通过右键12联接截割滚筒;中间驱动盘6通过中键13联接截割滚筒;左齿轮箱2上的电机动力输入轴孔56联接左驱动电机,右齿轮箱3上的电机动力输入轴孔72联接右驱动电机;截割轴77通过螺栓78、79、中间套80把左右下壳体15、16、中间驱动盘6联为一体。

所述的左齿轮箱2为全密封齿轮箱体,左齿轮箱2的左外部为箱盖38、左内部为轴齿轮41,内部为电机动力输入轴孔56,并由第一轴承43、第二轴承44固定,上部由轴承盖49、压盖91、螺栓51固定,下部由轴承盖50、螺栓52固定;轴齿轮41右部联接大齿轮42,大齿轮42安装在左花键轴7上,并由第三轴承45、第四轴承46固定,上部由轴承座55、闷盖54、螺栓19固定;左齿轮箱2左部设有油位孔21;轴承盖49与轴齿轮41之间有密封圈47,大齿轮42与左花键轴7之间有密封圈48。

所述的右齿轮箱3为全密封齿轮箱体,右齿轮箱3的右外部为箱盖39、右内部为轴齿轮57,内部为电机动力输入轴孔72,并由轴承59、60固定,上部由轴承盖62、压盖92、螺栓69固定,下部由轴承盖61、螺栓70固定;轴齿轮57左部联接大齿轮58,大齿轮58安装在右花键轴8上,并由第五轴承65、第六轴承66固定,上部由轴承座63、闷盖64、螺栓20固定;右齿轮箱3右部设有油位孔22;轴承盖62与轴齿轮57之间有密封圈67,大齿轮58与右花键轴8之间有密封圈68。

所述的左行星齿轮箱81为全密封齿轮箱,花键轴7联接锥齿轮83,并由第七轴承89、第八轴承90固定,锥齿轮83垂直联接大锥齿轮84,大锥齿轮84安装在轴套114上,并由螺栓110固定,轴套114由第九轴承93、第十五轴承99、第十六轴承100、螺栓109固定联接左轮毂118;截割轴77上装有太阳轮86,太阳轮86右部联接大锥齿轮84,太阳轮86联接4个行星轮87、行星轴88,行星轮87与行星轴88之间由第十轴承94、第十一轴承95固定,行星轮87联接内齿圈85,内齿圈85由螺栓101、定位销107固定在左下壳体15上;左下壳体15左部通过第十二轴承96、第十三轴承97、第十四轴承98与左驱动轮毂4固定联接,并由驱动盘116、压盖117、螺栓106、104、103、119固定联接;螺孔102、左键11联接截割滚筒;左轮毂118与左下壳体15之间有浮封112,左下壳体15与左驱动轮毂4之间有浮封113,左花键轴7与左下壳体15之间有密封圈111,压盖117与驱动盘116之间有密封圈115。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太原分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山西煤机装备有限公司,未经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太原分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山西煤机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615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