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玻璃钢管长期性能测试中试样破坏时间的测试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053030.9 | 申请日: | 2007-08-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820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中;李卓球;向宏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3/00 | 分类号: | G01N3/00;G01N17/00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唐万荣 | 
| 地址: | 430070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 钢管 长期 性能 测试 试样 破坏 时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玻璃钢管长期环弯曲应变试验中试样破坏时间的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玻璃钢管是以玻璃纤维为增强材料,树脂为基体,硅砂为填料等复合而成的一种新型管材,具有耐腐蚀、使用寿命长、比强度高、重量轻、水力性能好等特点,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给水排水的各类工程中。
根据国内外的有关设计标准,玻璃钢管道的设计均是以长期(一般为50年)性能指标为基准进行的。没有可靠的长期性能指标,则无法进行比较合理的设计,因此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长期性能测试方法和设备。目前国内玻璃钢管道长期性能测试主要是依据美国水工协会标准《FIBERGLASS PRESSURE PIPE》(ANSI/AWWA C950)中提出的ASTM D3681方法。该方法是对玻璃钢管试样施加一个初始形变得到一个初始应变,然后加入0.5mol/L的硫酸,在变形和腐蚀性介质双重作用下,观测试样破坏的时间。根据试样的初始应变和破坏时间采用双对数回归分析的方法外推获得长期环弯曲应变。
为了确保回归分析的可靠性,能通过较短时间的测试数据外推50年后的数据,ASTMD3681对试样的破坏时间进行了要求,即至少有一个试样的破坏时间大于10000小时,从而对测试试样的观测时间也进行了要求,观测间隔时间要求见表1。
表1.不同测试时间段的观测间隔时间
从表1可知,在测试初期,观测试样是否破坏的频次很高,需要24小时专人看守,后期虽然频次有所降低,但仍需要专人定时观测,而该测试的时间至少为10000小时(约417天),因而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即使按要求进行观测,仍然无法得到其破坏的精确时间,破坏时间不可能恰好发生在观测当时,实际破坏时间和观测的破坏时间存在较大误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劳动强度、准确性高的玻璃钢管长期性能测试中试样破坏时间的测试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玻璃钢管长期性能测试中试样破坏时间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1)玻璃钢管长期性能测试装置的准备:玻璃钢管长期性能测试装置由下拉板1、下橡胶垫2、左挡板3、左拉杆4、上拉板6、上橡胶垫7、右拉杆8、右挡板9、螺母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530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