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型立车数控系统的交叉补偿装置及其补偿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048108.8 | 申请日: | 2007-1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3605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 发明(设计)人: | 徐志明;周吉;杨家荣;程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5B19/404 | 分类号: | G05B19/4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兆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章蔚强 |
| 地址: | 200336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大型 数控系统 交叉 补偿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型数控立式车床数控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大型立车数控系统的交叉补偿装置及其补偿方法。
技术背景
大型数控机床,特别是数控立式车床,由于其结构本身需要横梁跨度较大,刀架(单刀架或双刀架)安装在横梁上。请参阅图1,假设横梁1’水平方向为数控X轴,刀架2’垂直方向为数控Z轴。由于刀架2’与横梁1’的自重,导致刀架2’沿X反方向移动时,横梁1’下垂,从而使得Z位置坐标发生了偏差。
为了补偿因横梁1’X轴(称之为基准轴)的下垂而引起的误差,另外一根轴Z轴(称之为补偿轴)的绝对位置必须受到影响,这样的补偿就是数控系统中的交叉补偿。
针对大型立式数控机床机械结构特点,在配套的开放式架构的数控系统(SE300)基础上开发基于多通道和多刀架的数控交叉补偿功能,是本申请人一直致力研究的内容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大型立车数控系统的交叉补偿装置及方法,它能够补偿因横梁X轴(称之为基准轴)的下垂而引起的误差,并达到预定的控制精度。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之一,大型立车数控系统的交叉补偿装置,用于大型立车数控系统中以补偿误差,该大型立车数控系统用于控制大型数控机床,该大型数控机床包括横梁、安装在横梁上的刀架、操作台、工作台和立柱,其中,所述的大型立车数控系统的交叉补偿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减法器、除法器、乘法器和加法器,所述的横梁水平方向为数控X轴,刀架垂直方向为数控Z轴,位置s为横梁上的任意位置,其中:
减法器,用于将两个数值进行相减,该两个数值为水平轴X位置i和i+1之间的位置xs、水平轴X任意位置i的横坐标值xi,然后将结果输出给除法器,其中水平轴X位置i和i+1之间的位置xs即为位置s的横坐标值xu,i为自然数;
除法器,用于将两个数值进行相除,它接收来自减法器的输出结果,然后将该值和水平轴X任意位置i+1的横坐标值xi+1与水平轴X任意位置i的横坐标值xi的差相除,将结果输出给乘法器,其中i为自然数;
乘法器,用于将两个数值进行相乘,它接收来自除法器的输出结果,然后将该值和垂直轴Z任意位置i+1的补偿值与垂直轴Z任意位置i的补偿值的差相乘,将结果输出给加法器,所述的补偿值和补偿值为测量值,其中i为自然数;
加法器,用于将三个数值进行相加,它接收来自乘法器的输出结果,然后将该值与垂直轴Z在横梁未变形时位置s处的纵坐标值Zs和垂直轴Z任意位置i的补偿值进行相加后输出,获得位置s的纵坐标值Zu,其横坐标为xu。
本发明之二,大型立车数控系统的补偿方法,用于控制大型数控机床的误差,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减法步骤,将两个数值进行相减,该两个数值为水平轴X位置i和i+1之间的位置xs、水平轴X任意位置i的横坐标值xi,然后进入减法步骤,其中水平轴X位置i和i+1之间的位置xs即为位置s的横坐标值xu,i为自然数;
除法步骤,将两个数值进行相除,它将减法步骤得出的值和水平轴X任意位置i+1的横坐标值xi+1与水平轴X任意位置i的横坐标值xi的差相除,然后进入乘法步骤,其中i为自然数;
乘法步骤,将两个数值进行相乘,它将除法步骤得出的值和垂直轴Z任意位置i+1的补偿值与垂直轴Z任意位置i的补偿值的差相乘,然后进入加法步骤,所述的补偿值和补偿值为测量值,其中i为自然数;
加法步骤,将三个数值进行相加,它将乘法步骤得出的值与垂直轴Z在横梁未变形时位置s处的纵坐标值Zs和垂直轴Z任意位置i的补偿值进行相加后输出,获得位置s的纵坐标值zu,其横坐标为xu。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配套的开放式架构的数控系统(SE300)基础上开发基于多通道和多刀架的数控交叉补偿单元以及控制方法,交叉补偿装置通过依次相连的减法器、除法器、乘法器和加法器,进行运算操作,使它能够补偿因横梁水平轴x的下垂而引起的误差,大大地提高了控制精度。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未经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81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固体电解电容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