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传输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40650.9 | 申请日: | 2007-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6157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发明(设计)人: | 李焕炀;陈勇辉;周畅;严天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洁 |
地址: | 201203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传输 控制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的传输控制,特别涉及一种传输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工业装置中,由于高精度和高产能的需要,分布着大量高速实时信号采样、数据采集、数据交换和通信传输等的控制系统。这些系统需要我们采用多种方式实现传感器信号采样控制、数据采集控制、数据交换控制和数据传输通信等的控制。有该控制需求的装置包括:集成电路制造光刻装置、液晶面板光刻装置、MEMS/MOMS光刻装置、先进封装光刻装置、印刷电路板光刻装置、印刷电路板加工装置以及印刷电路板器件贴装装置等。
在光刻装置中,需要曝光照明系统、运动控制系统、调平调焦系统、曝光剂量控制系统、对准扫描控制系统等多系统间需要同步控制,其中的同步控制信号的发布和传输需要采用相应的高实时传输控制。当中的每个系统也需要实时采样控制,系统之间的数据需要采集共享,包括实时数据交换、控制指令的发布与控制。
现有的一些传输控制装置,不能兼顾光刻装置中的这些需求,因此有必要发明一种传输控制装置,以满足高速实时信号采样、数据采集、数据交换和通信传输等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输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实现超高速完成对信号的采样控制、采集传输控制、数据交换控制和数据通信传输控制,并提供灵活的传输控制分布方式。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传输控制装置,它包括:双端口随机存储器、发送控制器、接收控制器、发送控制寄存器、接收控制寄存器、发送状态寄存器、接收状态寄存器、校验计算/纠错编码器、校验检验/纠错译码器、发送接口、接收接口及内部收发总线;其中,双端口随机存储器与内部收发总线相连,发送控制器分别连接至校验计算/纠错编码器、发送接口和内部收发总线,接收控制器分别连接到校验检验/纠错译码器、接收接口和内部收发总线,发送控制寄存器通过校验计算/纠错编码器连接至发送接口,接收控制寄存器通过校验检验/纠错译码器连接至接收接口,发送状态寄存器分别连接至校验计算/纠错编码器和发送接口,接收状态寄存器分别连接至校验检验/纠错译码器和接收接口;所述双端口随机存储器用于缓存需要发送或需要接收的数据;发送控制器用于控制数据的发送;接收控制器用于控制数据的接收;发送控制寄存器用于储存发送帧的起始地址、帧长度和纠错编码所需的参数;接收控制寄存器用于储存接收帧的起始地址、帧长度和纠错译码所需的参数;发送状态寄存器用于存储帧发送和校验计算的状态;接收状态寄存器用于存储帧接收和校验的状态;校验计算/纠错编码器用于计算校验值或进行纠错编码,所计算的校验值或进行纠错编码后的值传送至发送控制寄存器;校验检验/纠错译码器用于计算所发送数据的校验值,并与发送过来的校验值进行校验,若出错,则将出错状态写入接收状态寄存器中,或者对所发送过来的数据进行纠错译码;发送接口用于发送需要传送的帧;接收接口用于接收需要接收的帧;内部收发总线用于实现双端口随机存储器、发送控制器、接收控制器、校验计算/纠错编码器、校验检验/纠错译码器之间的实时数据交换。
本发明的另一方案是提供一种信息收发主控装置,它除了包括上述的传输控制装置外,还包括微处理器、只读随机存储器、可读写随机存储器和主控总线;主控总线分别以读写访问控制方式连接至微处理器、只读随机存储器和可读写随机存储器;主控总线还分别连接至传输控制装置中的双端口随机存储器、发送控制器、接收控制器、发送控制寄存器、接收控制寄存器、发送状态寄存器和接收状态寄存器。
本发明的又一方案是提供一种包括至少两个上述的传输控制装置的多链接传输控制系统,其中,至少有一个传输控制装置是发送方,至少有另一个传输控制装置是接收方,该发送方的发送接口和接收接口分别连接至该接收方的接收接口和发送接口,各传输控制装置之间通过传输介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06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