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蚊子引诱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37761.4 | 申请日: | 2007-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386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03 |
发明(设计)人: | 王成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成彬 |
主分类号: | A01N37/00 | 分类号: | A01N37/00;A01P1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立平 |
地址: | 201108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蚊子 引诱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昆虫引诱剂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蚊子引诱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蚊子,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双翅目、蚊科,是一类重要的医学昆虫。蚊的分布很广,凡有人类和哺乳动物的地方几乎都有蚊类的活动。蚊的种类很多,迄今为止全世界已记录蚊子共有3亚科,38属,3350个种和亚种;我国的蚊类目前也已发现17属350种以上,其中按蚊、库蚊、伊蚊3个属的蚊类占半数以上。
我国常见的传病蚊种有: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微小按蚊、大劣按蚊、淡色库蚊、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等。
蚊的发育为全变态,生活史分4个时期,即卵、幼虫(子孓)、蛹和成虫。前3个时期生活于水中,而成虫生活于陆地上。雌蚊产卵于积水中,蚊卵必须在水中才能孵化,在夏天通常经2~3天后幼虫孵出。幼虫期的长短随水温与食物而异,在气温30℃和食物充足的条件下,约需5~8天,经4次蜕皮而化为蛹。蛹的抵抗力强,在无水情况下,只要保持一定的湿润,仍能发育羽化为成蚊,蛹羽化为成蚊,夏季通常为2~3天,羽化时间主要在黄昏和清晨,白天有时也能进行。雌蚊羽化后不久,即行交配、吸血、产卵。自卵发育至成蚊所需时间取决于温度、食物及环境诸因素,在适宜条件下约需9~15天,一年可繁殖7~8次。
雄蚊不吸血,只吸植物汁液及花蜜。雌蚊可吸植物汁液以保持个体生存,但必须吸食人或动物的血液后卵巢才能发育,繁殖后代。雌蚊吸血行为一般有4个阶段;①起飞:当环境内二氧化碳及乳酸等化合物浓度增高时,通过触角短毛上的化学感受器刺激蚊脑中飞行命令的中枢而起飞,并趋向目标物;②迂回盘绕:由于在人和动物体表周围有一层温湿对流气流层,蚊通过短毛上的湿度感受器发现这股气流后,便很自然地飞向这种气流,经过盘旋一直跟到该气流的发源地——人或动物的皮肤;③降落:选择薄嫩的、血管丰富的皮肤着落;④吸血:停隐后,口器刺入皮肤刺探,血管定位,吸入血液。雌蚊多在羽化后2~3天开始吸血,吸血时间也多在其活动的时间,其最适温度为20~35℃,相对湿度在50%以上。研究证明,一氧化碳和许多化合物对蚊子有驱赶作用。
吸血对象随蚊种而异。有的偏嗜人血,如大劣按蚊、嗜人按蚊、白纹伊蚊、埃及伊蚊、致倦库蚊、淡色库蚊等;有的偏嗜家畜血,如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等。偏嗜人血的蚊可兼吸动物的血,嗜吸动物血的也兼吸人血。但同一蚊种吸血习性也会发生变异,如微小按蚊在海南岛主要吸人血,而在长江流域则偏嗜牛血。
蚊的嗜血性对疾病的传播与流行有着密切的关系。偏嗜人血的蚊,传播人体疾病的机会较多,往往是蚊媒疾病的主要媒介。因蚊能兼吸人和动物的血,故能传播人兽共患疾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和黄热病。蚊吸血习性是判断蚊与疾病关系的一项重要内容。
蚊羽化后1~2天便可交配,雌蚊常在未吸血之前交配。通常雌蚊交配一次就可接受够用一生的精子,但有的蚊一生要交配几次。雌蚊交配后,都需吸血,使卵巢发育,才能产卵。一般雌蚊均在傍晚或清晨到其孳生场所产卵。蚊一生中能产卵多次、产卵量因种而异,通常几十个至几百个不等。
雌蚊两次吸血的间隔时间与其卵巢周期发育相一致,约为2天。但也有个别蚊种需吸血2次以上才使卵巢发育成熟。
蚊子除直接叮刺吸血、使人痛痒、骚扰睡眠外,更严重的是通过吸血传播多种疾病。蚊传的人体疾病都是生物性的,不论其病原体为原虫、丝虫或是病毒,都必须经过在媒介蚊子体内的发育和增殖阶段,才能传到新的宿主。
我国的蚊传疾病有疟疾、淋巴丝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和登革热(及登革出血热)四类。此外,较重要的蚊传病毒疾病还有黄热病及各种马脑炎等,迄今我国虽无这些病,但其传播媒介及气候条件在我国都存在。
成蚊飞翔能力一般在几十米到几百米内活动,如淡色库蚊、致倦库蚊、骚扰阿蚊等。孳生于稻田、河沟离居民点较远的蚊类如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其飞行距离一般都在0.5公里左右,很少超过数公里。
由于蚊子对人类的危害甚大,人类一直在寻找驱赶和灭杀蚊子的方法。目前常用的方法有:
1)各种蚊香:包括普通蚊香和电气蚊香(又分固体和液体),在我国其主要成分常采用强力毕那命(左旋丙烯菊酯)和益必添(SR-生物丙烯菊酯)等,来驱赶或击倒蚊虫。
2)气雾罐杀虫剂:其主要成分常用二氯苯醚菊酯、溴氰菊酯、苄呋菊酯和胺菊脂等,也常采用拟除虫菊酯类和价廉的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的复配,并加入某些增效剂,如八氯二丙醚等,来驱赶或击倒蚊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成彬,未经王成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77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