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物弓形虫病PCR检测试剂盒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10032159.1 申请日: 2007-12-06
公开(公告)号: CN101182571A 公开(公告)日: 2008-05-21
发明(设计)人: 宋慧群;朱兴全;翁亚彪;林瑞庆 申请(专利权)人: 华南农业大学
主分类号: C12Q1/68 分类号: C12Q1/68
代理公司: 广州粤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林丽明;任重
地址: 51064***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动物 弓形虫 pcr 检测 试剂盒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动物弓形虫病的诊断和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动物弓形虫病PCR检测试剂盒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弓形虫病是由弓形虫感染人和各种动物所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广泛分布于我国及世界各地,西方国家人体平均感染率高达30%左右(Tenter et al,2000;谢明权和李国清,2003),我国人体平均感染率达7.88%,全国约有1亿人感染(吕元聪和崔君兆,1994;陈兆义等,2005;冯月菊等,2005;许隆祺等,2005;徐祥珍等,2005;张静等,2006),动物感染率更高(谢德华等,2004)。

弓形虫病不仅是人类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而且亦是免疫抑制及免疫缺陷人群的主要致死病因之一(Luft et al.1984;Zangerleet al,1991;Luft&Remington,1992;Crigg等,2001;刘德纯和林清森,2001),它与优生优育也有着密切关系,孕妇感染后可能直接影响胎儿的发育,严重时可致胎儿畸型甚至死亡。因此,弓形虫病不仅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而且严重影响中华民族的素质。

我国能自然感染弓形虫病的动物种类有猪、黄牛、水牛、马、山羊、绵羊、鹿、猫、犬、鸡、兔等近200种(殷国荣等,1996;叶玉美等,2002;于永兰等,2006,张翰等,2007),其中以猪的感染率较高,危害最为严重,是人体弓形虫病的主要传染源(张德才等,1994。朱继斌,2006)。在我国人民的饮食结构中,猪是最主要的肉食品来源,其健康与否影响千家万户。目前在我国猪弓形虫病的地方性暴发流行还时常发生,尤其是在集约化猪场还较严重,猪群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而且弓形虫病所引起的母猪流产和死胎也普遍存在(傅斌等,1995;刘九生和陈思辉,1996;由轩等,1998;邝泳娟,2002;谢明权和李国清,2003;谢德华等,2004),而且猪弓形虫病还经常与其它传染病混合感染(林笑智,2001;程海庆等,2002;马军启和吴秀风,2002)。随着我国养猪业的发展,种猪及肉猪流通渠道的畅通,更加速了猪弓形虫病的传播和流行,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并严重威胁人体健康。据估计,美国每年大约有225,000新病例,50%的病例是通过食物感染的(Mead et al,1999)。在美国猪肉也已成为人感染弓形虫病的主要来源(Dubey et al,1990)。

对人和动物弓形虫病的准确诊断是有效防控弓形虫病的前提,为此国内外学者已作了多方面的探索,包括病原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谢明权和李国清,2003;谢德华等,2004;廖申权等,2006)。从病料中查出弓形虫的存在,是最可靠的检测方法,可将病料作触片或组织切片进行染色检查,或将病料接种于易感动物分离虫体。染色镜检通常用Giemsa染色或Wright’s染色,但症状轻微或即将耐过的病猪,以及使用磺胺类药物治疗过的病猪,往往不易检出弓形虫。加之病料采集的局限性,也容易被漏检(谢德华等,2004;廖申权等,2006)。

弓形虫感染人和动物后可在体内释放循环抗原并诱导产生抗弓形虫抗体,可采用免疫学方法检测人和动物体内的弓形虫循环抗原及抗弓形虫抗体(李辉等,2006,李健等,2006)。可用于弓形虫病免疫诊断的方法有很多(于恩庶等,1992),包括各种凝集试验(Dubey etal,1995;Dubey,1997;谢德华等,2004;廖申权等,2006)(例如间接血凝试验,IHA),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Arko-Mensah et al,2000),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其改进方法(陈子庆等,1995;吴叙苏和计浩,1995;赵恒梅等,1997;曾明安等,2000;郑兰艳和王海鹏,2000;Damriyasa et al,2004),胶体金免疫层析法(ColloidalGold Immunochromatography)等(张阳根,1996;郭兰英和万卷芳,2000)。但弓形虫病的免疫学检测方法仍存在很多问题,如交叉反应、检出率不高、假阳性较多、费时费力,又多受机体免疫状态的影响,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不能作为现症的诊断依据等(廖申权等,2006)。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未经华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21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