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半透明反光装饰面的陶瓷砖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30534.9 | 申请日: | 2007-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5754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9 |
发明(设计)人: | 何乾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乾 |
主分类号: | C04B33/34 | 分类号: | C04B33/34;C04B41/86;B24B7/22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永裕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思聪 |
地址: | 528000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半透明 反光 装饰 陶瓷砖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陶瓷砖的生产、制作方法,特别是陶瓷砖表面装饰效果的变化、创新。
背景技术
在釉面建筑陶瓷产品领域,产品花色设计更新速度迅速,从设计到产品釉面质感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产品的制作工艺也在不断改进,使得产品的品种和选择都有了很大的空间。在建筑装饰上,装饰风格随着潮流的改变,仿自然材质如石材、布纹、木材等建筑陶瓷从外观上贴近真实材料,甚至从质感上也达到与真实材质质感相似,消费者对产品的个性化需求及产品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仿古陶瓷砖的釉面效果,一般通过淋、撒、喷等方式布上面釉,然后通过各种形式的印花后,表达出釉面的纹理色彩,但由于丝网或滚筒的印花过程过于规律性,因此烧成后每块瓷砖的砖面装饰效果差异不大,太过于同一性。视觉效果缺乏灵活的变化,活泼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正是针对传统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具有半透明反光装饰面的陶瓷砖生产工艺,使砖面内的花色、图案纹理在不同光线角度能产生隐现变化,大大丰富砖面的装饰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具有半透明反光装饰面的陶瓷砖生产工艺,包括有传统公知的素坯成型工序、上面釉工序、丝网滚筒印花工序、烧成工序、抛釉面工序,素坯干燥后,先喷上烧成后不反光的面釉,然后用180目的多道丝网进行印花工序,最后一道丝网则采用80目丝网印上厚度较厚的烧成后呈半透明白色的釉料,然后放入窑炉以1170℃、50-60分钟烧成,烧成后,用柔性抛光设备对砖面的釉层进行微抛处理,将最表面的半透明白色釉面突出的部分抛平、低陷的部分保持原状。进一步地,半透明白色的釉料配方重量百分比为:熔块23.3%、硅酸锆27.3%、烧滑石2.7%、氧化铝5%、乙二醇21.2%、水20.5%。为了防止面釉与半透明白色釉相互反光影响视觉效果,烧成后不反光的面釉的配方重量百分比为:石灰石13%、石英13%、钾长石13%、氧化铝粉5.4%、烧滑石32%、碳酸钡5%、熔块5.4%、氧化锌4.5%、高岭土5.4%,其含水率为50%。为保证最表面的釉层有足够的厚度被抛削而形成部分透明反光、部分哑光,烧成后半透明白色釉料的釉层厚度为0.15-0.35mm。
本发明的主要特点和优点是:
1、在工艺上,釉面最后一层使用的花网网层厚度较高,布下厚度较高的釉层,产品烧制后进行抛釉处理,抛釉工序只是对最后一层稍微突出釉面进行。
2、在效果上,暗花装饰陶瓷产品表面经抛釉处理的釉面呈现半透明反光的光滑釉面,在光线的影响下,反光处表现出明亮的花纹,而釉面上未经抛釉的地方呈现哑光效果。
3、生产工艺并不复杂,揉合了传统的工艺,却创新出一种富于变化、活泼独特的装饰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陶瓷坯料经陶瓷压机压制形成素坯后,经通过180℃-210℃的干燥窑干燥20分钟,素坯的水份含量由6.3-7%左右降到0.8-1.5%。素坯经干燥后,喷上烧成后不反光的面釉,面釉的配方结构为:以石灰石13%、石英13%、钾长石13%、氧化铝粉5.4%、烧滑石32%、碳酸钡5%、熔块5.4%、氧化锌4.5%、高岭土5.4%以及无机色料形成的,面釉含水率为50%。
砖面布上面釉后,经过四道丝网印花工序印花,第一至第三道花网采用180目的丝网印花,而最后一道丝网则采用80目的丝网,使最后一道印釉具有较厚的厚度,约0.2mm,且最后一道丝网印刷的釉采用半透明白色釉料,其主要配方为:熔块23.3%、硅酸锆27.3%、烧滑石2.7%、氧化铝5%、乙二醇21.2%、水20.5%。布釉完成后,陶瓷产品进入陶瓷辊道窑烧制,烧成温度为1170℃,烧成周期为50-60分钟,产品经烧制后,使用柔性抛光机构对釉面进行微抛光处理,使砖面最外一层的釉面突出的部分被抛削呈现半透明反光的效果,而凹陷未经抛光的部分呈现哑光效果。
当然,这里仅列举了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其它等同、类同的构造均应属于本专利的保护范畴,这里不再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乾,未经何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05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