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孔洞结构中制作单个纳米材料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29783.6 | 申请日: | 2007-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450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许宁生;佘峻聪;刘俊;邓少芝;陈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B82B3/00 | 分类号: | B82B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华辉 |
地址: | 510275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孔洞 结构 制作 单个 纳米 材料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材料的制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个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单个纳米材料,比如单根纳米管、单根纳米线、单根纳米棒以及单颗纳米颗粒等,由于具有独特的量子尺寸效应,弹道输运效应,以及优越的光电性能,因此,它们在未来的高性能纳米光电子器件,例如:发光二极管、超高分辨的平板显示器、高灵敏度传感器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为了促进基于单个纳米材料的器件开发,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实现单个纳米材料及其阵列的定位制备。定位制备单个纳米材料的方法主要包括直接生长法,微尖焊接法和溶液分散法等。其中直接生长法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法,大多数研究者采用电子束光刻进行纳米催化剂的定位制备,继而实现单个纳米材料及其阵列的生长。但是电子束曝光工艺系统极为昂贵,工艺成本偏高。因此,发展一种简单而通用的方法来制备单个纳米材料,对推动其在纳微光电子领域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孔洞结构中制作单个纳米材料的方法,其工艺简单,成本低。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在孔洞结构中制作单个纳米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下顺序步骤:(a)在基底上刻蚀出孔洞结构;(b)在基底的孔洞底部沉积金属或氧化物薄膜;(c)采用纳米材料生长技术,在孔洞结构中制作单个的纳米材料。
所述步骤a中,首先在基底上沉积一层掩蔽层,然后旋涂一层光刻胶,并采用光刻技术在光刻胶上开孔;使用刻蚀工艺去除未被光刻胶保护的开孔中的掩蔽层,露出基底表面,接着去除光刻胶;对掩蔽层开孔中的基底材料进行刻蚀,在基底上形成孔洞结构,然后去除表层的掩蔽层。
所述步骤b中,首先在样品表层沉积一层金属或者氧化物薄膜,然后在表面沉积上一层薄膜作为牺牲层,该牺牲层薄膜可以是光刻胶,磷硅玻璃(PSG)或者其它材料;采用刻蚀的方法对牺牲层薄膜进行减薄,直到孔洞底部留有小于100nm厚度的牺牲层薄膜,接着去除未被牺牲层薄膜保护的金属或氧化物薄膜,最后去掉牺牲层薄膜,在孔洞底部获得了金属或氧化物薄膜。
所述的基底是金属、半导体或绝缘体,或者是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组合构成的多层结构材料。
本发明在制作工艺中,先在基底上刻蚀出微小的孔洞,然后将金属或者氧化物薄膜定域沉积在孔洞的底部,在高温退火下形成所需要的单个纳米颗粒,或者在金属或氧化物薄膜的作用(例如催化作用)下采用气相法或液相法生长出单根的一维纳米材料。本方法具有工艺简单、位置可控等优点,通过控制孔洞的位置,可以实现单根纳米材料的定位生长。本发明可大面积阵列式制备,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在硅孔洞底部生长单根碳纳米管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2(a)是微孔洞的底部定域沉积单个纳米颗粒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剖面图;
图2(b)是微孔洞的底部定域沉积单个纳米颗粒的扫描电子显微镜俯视图;
图2(c)是微孔洞中生长的单根碳纳米管的扫描电子显微镜俯视图;
图2(d)是微孔洞中生长的单根碳纳米管阵列的扫描电子显微镜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一种在孔洞结构中制作单个纳米材料的方法,包括以下顺序步骤:
(a)在基底上刻蚀出孔洞结构:首先在基底上沉积一层掩蔽层,然后旋涂一层光刻胶,并采用光刻技术在光刻胶上开孔;使用刻蚀工艺去除未被光刻胶保护的开孔中的掩蔽层,露出基底表面,接着去除光刻胶;对掩蔽层开孔中的基底材料进行刻蚀,在基底上形成孔洞结构,然后去除表层的掩蔽层。基底可以根据需要选用金属、半导体或绝缘体,或者是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组合构成的多层结构材料。刻蚀采用等离子体刻蚀或者化学溶液刻蚀。
(b)在基底的孔洞底部沉积金属或氧化物薄膜:首先在样品表层沉积一层金属或者氧化物薄膜,然后在表面旋涂上一层光刻胶牺牲层;采用刻蚀的方法对光刻胶进行减薄,直到孔洞底部留有小于100nm厚度的光刻胶,接着去除未被光刻胶保护的金属或氧化物薄膜,最后去掉光刻胶,在孔洞底部获得了金属或氧化物薄膜。较佳的,金属或者氧化物薄膜是铁、钴、镍、金、铜、铝或锌金属,或上述金属的氧化物,或者是上述金属的合金薄膜。光刻胶减薄最好采用氧气等离子体反应刻蚀工艺,通过刻蚀参数控制光刻胶的厚度。
(c)采用纳米材料生长技术,例如在高温退火下形成单个纳米颗粒,或者采用气相法或液相法,在孔洞结构中制作单根纳米线、单根纳米棒或单颗纳米颗粒等纳米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297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