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化学镀导电导磁玻璃纤维的前处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17812.7 | 申请日: | 2007-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208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发明(设计)人: | 黄英;秦秀兰;齐暑华;时刻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3C25/00 | 分类号: | C03C25/00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王鲜凯 |
地址: | 710072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化学 导电 玻璃纤维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学镀导电导磁玻璃纤维的前处理方法,以活化液、分散液、粗化液和偶联液等对无碱玻璃纤维进行前处理。
背景技术
化学镀玻璃纤维可应用在许多领域。如,可用于电磁屏蔽材料、抗静电复合材料、电热材料、隐身复合材料、涂料和各种导电材料的填料等。
在制备导电玻璃纤维的工艺中,玻璃纤维前处理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导电玻璃纤维的镀层性能。在非金属材料上进行化学镀的关键是采用的前处理方法,能够使非金属基体表面获得催化活性,以诱发化学镀反应的发生。而现有的诱发化学镀的常用方法有敏化活化一步法、离子态钯活化法。这些前处理方法产生的活性钯与基体之间无化学键,附着力弱,易脱落而失效,难以适应镀层结合力要求高,且镀层均匀的场合。在制备导电玻璃纤维的工艺中,玻璃纤维前处理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导电玻璃纤维的镀层性能。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出一种化学镀导电导磁玻璃纤维的前处理方法,使镀层厚度均匀、表面形貌优良、镀层结合力高的化学镀导电导磁玻璃纤维的前处理方法。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在于处理方法步骤如下:
(1)将无碱玻璃纤维截成长为3~5cm的小段,放入化学镀容器中;
(2)加入25ml无水乙醇,超声波分散与清洗8±2min;
(3)用蒸馏水洗涤后,在常温下,用20ml分散液对玻璃纤维进行分散处理,并用玻璃棒轻轻将其分散开,时间3~5min;
(4)用蒸馏水洗涤后,用20ml粗化液对其进行粗化处理,控制温度在30~40℃,时间5min;
(5)粗化完成后,用蒸馏水冲洗3遍,放入烘箱烘干,控制温度约70~80℃,时间30±5min,干透即可;
(6)用25ml偶联液对其进行偶联处理,控制温度40~50℃,时间30±5min;
(7)偶联完后,直接放入烘箱烘干,控制温度70~80℃,时间30±5min;
(8)用25ml活化液对其进行敏化、活化处理,控制温度40~50℃,时间25~30min;
(9)烘箱烘干,控制温度70~80℃,时间30±5min;
(10)用25ml解胶液进行解胶处理,时间4±1min,然后用蒸馏水冲洗;
(11)放入烘箱烘干,控制温度70~80℃,时间30±5min。
所述分散液的配制:在100ml蒸馏水中加入0.8mg聚丙烯酸钠,聚丙烯酸钠的分子量小于2000。
所述粗化液的配制:在100ml蒸馏水中加入2g氟化铵和10ml磷酸溶液。
所述偶联液的配制:将1ml偶联剂KH550加入34ml无水乙醇中。
所述活化液配制:采用氯化钯、氯化亚锡、尿素、浓盐酸、氯化钠及蒸馏水先配制A、B、C、D四种溶液,将A在常温下用磁力搅拌器搅拌溶解后,边搅拌边将B溶液加入A溶液的烧杯中,常温搅拌5min后,依次把C、D溶液加入A的烧杯中,之后,控制温度在55±2℃,时间4~5h,溶液颜色变化由金黄色经过深蓝色和墨绿色至红棕色为止;所述的A溶液为:0.03gPdCl2、2.5ml浓盐酸和2.5ml蒸馏水的混合;所述的B溶液为:1.2gSnCl2、10ml浓盐酸和10ml蒸馏水的混合;所述的C溶液为:3.1gCO(NH2)2和20ml蒸馏水的混合;所述的D溶液为:16gNaCl和100ml蒸馏水的混合。
所述解胶液的配制:10ml浓盐酸与90ml蒸馏水的混合。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出的化学镀导电导磁玻璃纤维的前处理方法,是一种能够使镀层厚度均匀、表面形貌优良、镀层结合力高的化学镀导电导磁玻璃纤维的前处理方法。与传统前处理技术相比,主要有两点优点:第一,采用自制的活化液使敏化、活化一步完成且效果优于两步法,优化了前处理工艺;第二,使用复配的偶联剂增强了玻璃纤维和活化液中Pa2+的化学吸附能力,使镀层的综合性能好。
附图说明
图1:前处理工艺流程
图2:玻璃纤维前处理前后的形貌
图3:经前处理后制得的导电导磁玻璃纤维材料的SEM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首先进行前处理液的配制:
(1)分散液的配制:在100ml蒸馏水中加入0.8mg聚丙烯酸钠(分子量小于20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78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催化合成对二甲基苯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医用吸附剂载体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