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谷氨酸等电分离新技术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16434.0 | 申请日: | 2007-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380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徐国华;李泉;刘元涛;乔连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阜丰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1/228 | 分类号: | A23L1/2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6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谷氨酸 分离 新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味精生产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谷氨酸等电分离新技术。
背景技术 谷氨酸生产是味精生产的重要环节,谷氨酸提取收率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经济效益。因些在味精生产过程中,如何提高谷氨酸提取收率非常重要。目前国内外提取谷氨酸有很多提取方法。大部分厂家都是利用谷氨酸是两性电解质,利用其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小的性质来提取谷氨酸,所谓等电点法,即将发酵液加酸调pH至谷氨酸的等电点pH3.22,使谷氨酸沉淀析出的方法。生产上等电点法提取谷氨酸的工艺有很多,有直接常温等电点法、水解等电点法、低温等电点法、等电-离交法和浓缩连续等电点法等,目前,国内许多厂家都采用传统的等电-离交工艺来提取谷氨酸,其提取原工艺是将发酵液打入等电罐中,通过对其进行降温和调节PH值,使谷氨酸沉淀,在等电罐中形成上、中、下三个层,分别依次称为A、B、C区。即A区(等电点母液也称为清液区)、B区(β-谷氨酸和菌体蛋白混合区)、C区(α-谷氨酸沉淀)。形成以上沉淀分区后,我们将A区通过清液阀直接打入离交工序将等电点母液通过离子交换树脂柱进行交换,然后用碱液洗脱树脂上的谷氨酸,收集高流分,将其与下一批发酵液合并,再用等电点法提取谷氨酸;B区、C区先后分别通过底阀打入离心工序通过离心机进行离心分离谷氨酸,产生的清液再打入离交工序,所得谷氨酸干物含量在88%左右。现有技术工艺具有设备简单、便于操作、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好、生产连继性强等优点;但也存在谷氨酸平均提取收率不高、硫酸液氨消耗较多等缺点,另外,由于固液混合麸酸的体积大,所以对后序的离心工序造成的压力大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取收率高、硫酸液氨消耗少的谷氨酸等电分离新技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谷氨酸等电分离新技术,是在原有的工艺基础上改进实现的,其操作要点是增设了锥形沉降工序,将等电罐中上层的清液通过清液阀打到离交工序;中层的混合液通过底阀打入锥形沉降槽中进行沉降,沉降后底液直接打入离心工序的高位槽,进行离心处理,锥形沉降槽中的溢出液进入离交工序;下层的α-谷氨酸最后通过底阀打入离心工序的高位槽中进行离心。
本发明新工艺与现有技术工艺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提取收率有明显的提高,由原来的88%,可提高到96%;
2、通过锥形沉淀工艺,可使谷氨酸的固液混合体积明显减少,这样可以减轻后道离心工序的压力;
3、离交工序酸碱的使用量有所降低。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发明谷氨酸等电分离新技术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本发明谷氨酸等电分离新技术,在现有工艺基础上添加了锥形沉降槽,先将B区打入锥形沉降槽,进行锥形连继沉降,沉降后,将底液打入离心工序的高位进行离心,将溢出液打到离交工序进行处理。
实施例等电罐中A区清液通过清液阀打到离交工序,B区混合液通过底阀打入锥形沉降槽中进行锥形沉降,通过锥形沉降后,底液直接打入离心工序的高位槽,进行离心处理,锥形沉降槽中的溢出液进入离交工序;C区的α-谷氨酸最后通过底阀打入离心工序的高位槽中进行离心。
改进后新工艺通过实施试验,得到数据统计结果表明,提取收率可提高至96%,吨制造成本降低300元左右,其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阜丰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阜丰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64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