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甲基丙烯酸树脂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680044057.5 | 申请日: | 2006-1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687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03 |
| 发明(设计)人: | 东直树;奥村耕平;小泽和则 | 申请(专利权)人: | 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08F220/14 | 分类号: | C08F220/14;C08F265/06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王海川;樊卫民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甲基丙烯酸 树脂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甲基丙烯酸树脂,含有80~98.5重量%甲基丙烯酸甲酯单 体单元和1.5~20重量%至少一种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的其它乙烯 基单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甲基丙烯酸树脂的通过凝胶渗透色谱 法(GPC)测定的重均分子量为60000~230000,且相对于所述甲基丙烯酸 树脂成分含有7~30%由GPC洗脱曲线得到的峰值重均分子量(Mp)的 1/5以下的重均分子量成分,所述至少一种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的 其它乙烯基单体为选自由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丙酯、 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仲丁酯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构成的组中的乙烯 基单体。
2.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基丙烯酸树脂,其特征在于,具有在所述 GPC洗脱曲线中区域面积的累积区域面积(%)为0~2%的重均分子量成 分的甲基丙烯酸树脂中的、可以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的其它乙烯基 单体单元的平均组成比率Mh(重量%)与具有累积区域面积(%)为 98~100%的重均分子量成分的甲基丙烯酸树脂中的、可以与甲基丙烯酸 甲酯共聚的其它乙烯基单体单元的平均组成比率M1(重量%)为式(1)的 关系:
(Mh-0.8)≥M1≥0………………(1)。
3.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基丙烯酸树脂,其特征在于,具有在所述 GPC洗脱曲线中区域面积的累积区域面积(%)为0~2%的重均分子量成 分的甲基丙烯酸树脂中的、可以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的其它乙烯基 单体单元的平均组成比率Mh(重量%)与具有累积区域面积(%)为 98~100%的重均分子量成分的甲基丙烯酸树脂中的、可以与甲基丙烯酸 甲酯共聚的其它乙烯基单体单元的平均组成比率M1(重量%)为式(2)的 关系:
(Mh-2)≥M1≥0………………(2)。
4.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基丙烯酸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甲基丙 烯酸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为60000~180000。
5.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基丙烯酸树脂,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 甲基丙烯酸树脂成分含有8~20%GPC洗脱曲线中峰值重均分子量(Mp) 值的1/5以下的重均分子量成分。
6.一种制造甲基丙烯酸树脂的方法,其中,所述甲基丙烯酸树脂 的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定的重均分子量为60000~230000,且含 有7~30%GPC洗脱曲线中峰值重均分子量(Mp)的1/5以下的重均分子 量成分,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
制备相对于所述甲基丙烯酸树脂总量为5~40重量%的共聚物(1), 所述共聚物(1)含有80~100重量%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单元及0~20重 量%由可以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的其它乙烯基单体的至少一种构成 的单体单元,并且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的重均分子量为 5000~50000;
然后,在共聚物(1)的存在下添加含有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原料混合 物,制备相对于所述甲基丙烯酸树脂总量为60~95重量%共聚物(2), 所述共聚物(2)含有80~99.5重量%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单元及 0.5~20重量%的由可以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的其它乙烯基单体的至 少一种构成的单体单元,并且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的重均分子量 为70000~250000。
7.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造甲基丙烯酸树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共聚物(1)的可以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的其它乙烯基单体的组成 比率Mal(重量%)与所述共聚物(2)的可以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的其它 乙烯基单体单元的组成比率Mah(重量%)具有式(3)的关系:
(Mah-0.8)≥Mal≥0………………(3)。
8.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造甲基丙烯酸树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共聚物(1)的Mal(重量%)与所述共聚物(2)的Mah(重量%)具有式(4) 的关系:
(Mah-2)≥Mal≥0………………(4)。
9.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造甲基丙烯酸树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甲基丙烯酸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为60000~1800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未经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4405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动态网络条件下的服务质量路由选择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