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作为加香成分的山梨醇酯有效
| 申请号: | 200680042471.2 | 申请日: | 2006-11-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966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9 |
| 发明(设计)人: | 克里斯蒂安·马戈;让-马克·戈丹;于贝尔·米蒙 | 申请(专利权)人: | 弗门尼舍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K8/37 | 分类号: | A61K8/37;A61Q13/00;C11B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幸商标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激扬 |
| 地址: | 瑞士*** | 国省代码: | 瑞士;CH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作为 成分 山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香料领域。更特别的,其涉及加香成分,其为山梨醇的不饱和酯。
本发明涉及所述化合物在香料工业中的应用,以及含有所述化合物的组合物或制品。
背景技术
在通式(I)的化合物中,仅有一种是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即山梨酸2,4-己二烯酯(见US 3283032)。此化合物被描述为一种可用于由二烯化合物制成的热固树脂的背景中的化合物。现有技术文献中没有提及本发明的化合物的感官性能。
就我们所知,从现有技术中已知仅有一种山梨醇酯为加香成分。此化合物为异丁酸山梨醇酯,由S.Arctander(N°1578,在Perfumeand Flavor Chemicals中,1969,Montclair,New Jersey,美国)描述为具有油质甜味(oily-sweet)、苹果和类白松香气味。所述现有技术化合物的感官性能与本发明的化合物的感官性能颇为不同。
发明内容
现在我们惊奇地发现通式(I)的化合物能用作加香成分,例如赋予花或梨型香调,
其中R表示直链型C5烯基或二烯基、6-羟基苯基或(C6H4)CH2CH2基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特别注意到的是通式(I)的化合物,其中R表示C5烯基或6-羟基苯基。
在通式(I)的化合物中,可以特别引用作为非限制性例子的水杨酸(2E,4E)-2,4-己二烯酯。此化合物具有粉香、含羞草和轻微醚型特性的花香气味。此化合物的气味也具有吸引人的香草、枫蜜和鸡蛋花香料尾香,这种尾香可以允许为其中加入了本发明化合物的制品或组合物引入原始嗅觉效果。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此化合物被特别注意到。
本发明化合物的另一个例子为(Z)-3-己烯酸(E,E)-2,4-己二烯酯,其具有典型的起泡/麻刺感的清香香韵的梨气味。尽管具有水果型气味,本发明的化合物与现有技术的山梨醇酯(如异丁酸山梨醇酯)的气味在特征上有显著的区别。实际上,本发明的(Z)-3-己烯酸酯与异丁酸酯的不同在于不具有现有技术化合物的苹果、树脂和乳香气味,也没有脂肪清香香韵。
本发明还有一个例子为3-苯基丙酸(2E,4E)-2,4-己二烯酯,其特征在于具有蜜-肉桂类尾香的花-风信子气味。
本发明的化合物都不用于赋予苹果-白松香气味。
通式(I)的化合物(其中R表示直链型C5烯基、6-羟基苯基或(C6H4)CH2CH2基团)也是新化合物,并且因此也是本发明的目标。
如上提及的,本发明涉及通式(I)的化合物作为加香成分的应用。也就是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方法,用于赋予、增强、改善或修饰加香组合物或已加香制品的气味特性,此方法包括向所述组合物或制品中加入有效量的至少一种通式(I)的化合物。特别地,化合物(I)能用于赋予花或梨型香调。
“通式(I)的化合物的应用”在此也理解为含有至少一种化合物(I)的任何组合物的应用,并且能有利地作为活性成分应用于香料工业。
所述组合物,其实际上能够有利地用作加香成分,也是本发明的目标。
因此,本发明的另一个目标是加香组合物,包括:
i)至少一种上述本发明的化合物作为加香成分;
ii)至少一种选自由香料载体和香料基料组成的组中的成分;和
iii)非强制性选择的至少一种香料佐剂。
“香料载体”在此我们指从香料观点实际上是中性的材料,也就是,不能显著改变加香成分的感官性能的材料。所述载体可以是液体或固体。
作为液体载体,可以引用作为非限制性例子的乳化体系,如溶剂和表面活性剂体系,或通常用于香料业的溶剂。通常用于香料业的溶剂的特性和类型的详细描述不能穷尽。然而,能引用作为非限制性例子的溶剂如最常用的二丙二醇、邻苯二甲酸二乙酯、豆蔻酸异丙酯、苯甲酸苯甲酯、2-(2-乙氧乙氧基)-1-乙醇或柠檬酸乙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弗门尼舍有限公司,未经弗门尼舍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424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