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溅射靶、透明导电膜及透明电极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34283.5 | 申请日: | 2006-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821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矢野公规;井上一吉;田中信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3C14/34 | 分类号: | C23C14/34;C04B35/00;H01B5/1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贵亮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溅射 透明 导电 电极 | ||
1.一种溅射靶,其特征在于,含有铟、锡、锌、氧,包含六方晶层状化合物、尖晶石结构化合物及红绿柱石结构化合物,所述六方晶层状化合物用In2O3(ZnO)3表示,所述尖晶石结构化合物用Zn2SnO4表示,所述红绿柱石结构化合物用In2O3表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溅射靶,其特征在于,用In/(In+Sn+Zn)表示的原子比为0.33~0.6的范围内的值,用Sn/(In+Sn+Zn)表示的原子比为0.05~0.15的范围内的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溅射靶,其特征在于,在X射线衍射中的峰值中,
六方晶层状化合物的最大峰值强度I1、和尖晶石结构化合物的最大峰值强度I2、以及红绿柱石结构化合物的最大峰值强度I3满足下述的关系,
I1/I3在0.05~20的范围内;
I1/I2在0.05~20的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溅射靶,其特征在于,所述溅射靶由铟—锡—锌类氧化物构成,该铟—锡—锌类氧化物具备富In相、富Sn相及富Zn相的三相组织。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溅射靶,其特征在于,在尖晶石结构化合物的母材中,分散有六方晶层状化合物及红绿柱石结构化合物的粒子。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溅射靶,其特征在于,体电阻值在0.2~10mΩ·cm的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溅射靶,其特征在于,理论相对密度为90%以上。
8.一种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溅射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用In/(In+Sn+Zn)表示的原子比在0.33~0.6的范围内,以及用Sn/(In+Sn+Zn)表示的原子比在0.05~0.15的范围内的比例,混合铟化合物的粉末、锌化合物的粉末、以及粒径小于这些粉末的粒径的锡化合物粉末而得到混合物的工序;
对该混合物进行加压成形制作成形体的工序;
在1250~1700℃对该成形体进行30分钟~360小时烧成的工序。
9.一种透明导电膜,其特征在于,通过溅射法对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溅射靶进行成膜而成。
10.一种透明电极,其特征在于,通过对权利要求9所述的透明导电膜进行蚀刻而制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透明电极,其特征在于,电极端部的锥角在30~89度的范围内。
12.一种透明电极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磷酸类蚀刻液与金属或合金一起对权利要求9所述的透明导电膜进行蚀刻的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出光兴产株式会社,未经出光兴产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3428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镶嵌缸套的发动机缸体
- 下一篇:书写工具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