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料电池用消音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14866.1 | 申请日: | 2006-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7140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30 |
发明(设计)人: | 近藤俊行;柳原一德;谷口秀明;加藤孝司;长江清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1N1/04 | 分类号: | F01N1/04;F01N1/10;H01M8/04;H01M8/06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陆锦华;黄启行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电池 消音器 | ||
1.一种燃料电池用消音器,设置在排出来自燃料电池的废气的排气系统中,其中,具有:
内管,其在周壁形成有多个透音孔,废气从该内管中流过;和
外壳,其以离开内管周壁规定间隔地包围该内管的方式配置,并在其与内管之间填充吸音材料而构成吸音室,
透音孔的内径为3mm以上、深度为1.2mm以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用消音器,其中,内管上的透音孔的周缘部与其它部位相比壁厚形成得较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用消音器,其中,在透音孔之间形成加强内管的肋板。
4.一种燃料电池用消音器,设置在排出来自燃料电池的废气的排气系统中,其中,具有:
内管,其在周壁形成有多个透音孔,废气从该内管中流过;和
外壳,其以离开内管周壁规定间隔地包围该内管的方式配置,并在其与内管之间填充吸音材料而构成吸音室,
透音孔形成为具有沿内管轴向的长轴的椭圆形状。
5.一种燃料电池用消音器,设置在排出来自燃料电池的废气的排气系统中,其中,具有:
内管,其在周壁形成有多个透音孔,废气从该内管中流过;和
外壳,其以离开内管周壁规定间隔地包围该内管的方式配置,并在其与内管之间填充吸音材料而构成吸音室,
并且形成有连接相邻的透音孔彼此的槽孔。
6.一种燃料电池用消音器,设置在排出来自燃料电池的废气的排气系统中,其中,具有:
内管,其在周壁形成有多个透音孔,废气从该内管中流过;和
外壳,其以离开内管周壁规定间隔地包围该内管的方式配置,并在其与内管之间填充吸音材料而构成吸音室,
透音孔的内壁形成为锯齿状。
7.一种燃料电池用消音器,设置在排出来自燃料电池的废气的排气系统中,其中,具有:
内管,其在周壁形成有多个透音孔,废气从该内管中流过;和
外壳,其以离开内管周壁规定间隔地包围该内管的方式配置,并在其与内管之间填充吸音材料而构成吸音室,
在透音孔的内壁上形成防水膜。
8.一种燃料电池用消音器,设置在排出来自燃料电池的废气的排气系统中,其中,具有:
内管,其在周壁形成有多个透音孔,废气从该内管中流过;和
外壳,其以离开内管周壁规定间隔地包围该内管的方式配置,并在其与内管之间填充吸音材料而构成吸音室,
在透音孔的内壁的内侧填充吸音材料。
9.一种燃料电池用消音器,设置在排出来自燃料电池的废气的排气系统中,其中,具有:
内管,其在周壁形成有多个透音孔,废气从该内管中流过;和
外壳,其以离开内管周壁规定间隔地包围该内管的方式配置,并在其与内管之间填充吸音材料而构成吸音室,
在内管上以使废气流不直接接触透音孔的方式设置使废气流偏转的偏流部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料电池用消音器,其中,
偏流部件为从内管内壁的紧邻透音孔的上游侧向下游方向倾斜地突出的百叶板。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料电池用消音器,其中,
偏流部件为设置在内管的上游侧端部并且将废气流导向未形成有透音孔的区域的导流板。
12.一种燃料电池用消音器,设置在排出来自燃料电池的废气的排气系统中,其中,具有:
内管,其在周壁形成有多个透音孔,废气从该内管中流过;和
外壳,其以离开内管周壁规定间隔地包围该内管的方式配置,并在其与内管之间填充吸音材料而构成吸音室,
在内管的上游侧端部设置产生沿着内管内壁的回旋流的回旋流产生部件。
13.一种燃料电池用消音器,设置在排出来自燃料电池的废气的排气系统中,其中,具有:
内管,其在周壁形成有多个透音孔,废气从该内管中流过;和
外壳,其以离开内管周壁规定间隔地包围该内管的方式配置,并在其与内管之间填充吸音材料而构成吸音室,
在内管上设置在内管的内壁附近产生涡流的涡流产生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1486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