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层压机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73497.8 | 申请日: | 200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797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16 |
发明(设计)人: | 铃木贞美;山水庸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旭化成工程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5K3/00 | 分类号: | H05K3/00;B30B15/34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田军锋;王爱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层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层压机,更为具体地,涉及以规定长度切断层压用薄膜以连续、自动地将其熔敷在另外供给的基材上的层压机。
背景技术
以往,层压机用于印刷电路基板的制造,该装置用于将例如在基薄膜上涂敷了树脂后以覆盖薄膜覆盖的3层薄膜热熔敷在另外供给的具有规定长度的基材上。
印刷电路基板是利用在导电性金属基板上热熔敷由制造印刷电路基板的感光性树脂制成的薄膜所形成的层压体来制造的。在这种层压体的基材上的感光性树脂上,通过描绘布线图案的负片或正片照射活性光线,使被照射的部分的感光性树脂光聚合或光致蜕变,在感光性树脂为光致蜕变型的情况下,通过溶剂除去光致蜕变部分,在通过该除去而露出的部分上,利用导电性金属用溶解液进行蚀刻处理,之后,通过剥离液除去残留在基材上的感光性树脂,从而制造而成。
能够制造这种层压体的层压机是公知的(参见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披露的层压机的特征在于:为了迅速进行原材料薄膜的供给,设置两个原材料薄膜辊,通过接续部连续供给薄膜。该层压机具有基材料供给部、工作台部、接续部、临时贴附部以及热熔敷部(参见图25)。在基材供给部I,使设有用于检测、记录基材101的行进距离、速度的脉冲编码器的驱动辊102转动并供给基材101。从转台部II供给原材料薄膜,从设置在该转台部II上的两个原材料薄膜辊111、121剥离覆盖薄膜113、123并将其卷绕至纸筒管114、124上,剥离了覆盖薄膜的原材料薄膜112、122经过接续部III,并在临时贴附部IV切断成规定的尺寸。在临时贴附部IV上设有可自由升降且在薄膜对接表面上具有吸引机构的临时贴附块108,通过上述临时贴附块108,一边吸引连续供给的薄膜112,一边使其下降,并使其与由辊104导引的基材101对接。临时贴附块108的下部前端弯曲,通过内置的加热装置熔敷薄膜112的前端和基材101的前端。接着,通过具有吸引机构的真空夹具109的吸引力将薄膜导引至规定位置处,并且,将基材和薄膜输送至热熔敷部,通过两对上下压接辊进行热熔敷。详细地说,上下驱动机构141、141’动作以使上压接辊138、138’下降,使上压接辊138、138’与下压接辊139、139’以具有一定间隙的方式对接,通过上压接辊和下压接辊按压薄膜112并对其进行加热以将其熔敷在基材101上。另外,在热熔敷之后,通过驱动辊132的运动使其以箭头a的方向行进。通过驱动辊132驱动热熔敷部的下压接辊139、139’。若先行的薄膜112的原材料薄膜111仅残留一点,则在接续部III,吸附后续薄膜122的前端的真空吸附辊130热熔敷后续薄膜122,之后,通过切断机136切断先行的薄膜112,以确保原材料薄膜的继续供给。
用于印刷电路基板的基材中,存在用于形成电路的孔或用于位置对准用的孔,在这种基材上形成细密的电路图案时,需要细密、均匀地将感光性树脂薄膜层压到基材上,因此,重要的是:层压机应在基材上以不形成细微气泡或褶皱的方式层压及热熔敷感光性树脂薄膜,并且,在基材上加工的孔的端面上还应充分层压感光性树脂薄膜。对于提高层压强度,有效的是使感光性树脂薄膜软化,也有在压接辊的内部装入加热器,并且,以耐热性橡胶覆盖辊表面的结构(专利文献2)。在该专利文献2中,为了防止褶皱的发生,应使用两组压接辊,以低温进行第一级热熔敷,以比第一级高的高温进行第二级热熔敷。
专利文献1:特开2000-888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公平2-61024号公报
但是,伴随电子装置的性能提高,基材要实现高密度化,从而要求制造薄型印刷电路基板。并且,还在研发用于在从极厚至超薄板的多种尺寸的基材上进行层压的压接辊,并且,为了提高层压的强度,使用了内置有加热器的压接辊。因此,存在当使用薄板基材时基材因热量而延伸的情况,另外,还存在利用压接辊进行热熔敷时产生褶皱的情况。若在基材上的薄膜上存在褶皱,则在所获得的层压体上形成电路以制造印刷电路基板的工序中,不能恒定地进行曝光时的感光,从而导致出现品质不良的情况。
另外,通常,在层压机中使用的压接辊为了确保层压强度而采用了坚固的结构,压接辊的更换需要拆卸装置并以手工作业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旭化成工程株式会社,未经旭化成工程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734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指书笔
- 下一篇:电脑切换器及其滑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