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低阈值电压静电型微继电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65475.7 | 申请日: | 2006-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7371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26 |
发明(设计)人: | 许高斌;何晓雄;李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H59/00 | 分类号: | H01H59/00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金惠贞 |
地址: | 230009***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阈值 电压 静电 继电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电子机械系统中使用的静电型微继电器。
背景技术
继电器作为一种基本的机电元件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电力保护、仪器仪表和自动控制系统中。在国防、航空航天器和各种地面控制设备中,也需要使用各种规格的继电器,这种场合对它们的要求除动作可靠、闭合时电流大、漏电流小、接触阻抗小外,有时还要求其体积小、重量轻、响应速度快、寿命长等。
微型继电器的发展是伴随MEMS技术而发展的,国外从1978年开始研究和制造微型继电器。同传统的机电型继电器相比,微机械继电器具有尺寸小、功耗低、高容量和可集成等优点。微型继电器驱动方式可以采用热、电磁、静电等多种激励方式。由于静电驱动具有功耗低、结构简单、工艺兼容性好等优点,多数的微型继电器采用了静电驱动方式。
静电型微继电器采用静电致动原理,以静电力作为触点吸合的驱动力,而静电力的产生则是以电场的形式存在的。最早的静电型微继电器的报道是在1979年,这种器件采用了金属触点以减小接触电阻和增大负载能力。至此以后利用CMOS工艺的多晶硅静电型微继电器陆续有见报道,但其触点负载能力仅有10mA左右,驱动电压在30V至400V之间。随后其它类型通过选择触点材料,以降低触点接触电阻的静电型微继电器开始有见报道,其触点寿命达到了108次,但其驱动电压依然很高。最新报道的静电型微继电器的驱动电压为24V,可控制200mA的负载电流。然而,由于难以与普通电子电路的工作电压相兼容,因此降低驱动电压,成为静电型微继电器发展和实用化的主要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低阈值电压静电型微继电器,该微继电器的阈值电压可降至5V,使得该静电型微继电器的驱动电压可以与普通电子电路的工作电压相兼容。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低阈值电压静电型微继电器包括压焊块、可动梳齿和固定梳齿、触点、隔离栅、折叠弹簧梁、多级梳齿连接梁、隔离墙、衬底,其中,
压焊块,用于施加电激励;
两个以上可动梳齿并联,两个以上固定梳齿并联,可动梳齿和固定梳齿数目相等并且间隔排列,形成级联的梳齿结构,可动梳齿上具有两个以上的叉齿,固定梳齿上具有两个以上的叉齿,对应的可动梳齿上的叉齿与固定梳齿上的叉齿数目相等且间隔排列成交错状,之间形成平板电容,提供微继电器横向驱动的静电驱动力;
可动梳齿通过多级梳齿连接梁连接,形成并联梳齿结构,整个可动部件再通过折叠弹簧梁与压焊块连接;
多级梳齿连接梁的一端通过隔离栅连接触点,可动梳齿与固定梳齿在电激励作用下产生的静电驱动力可使多级梳齿连接梁带动触点一起发生横向位移,使触点与电路中固定电极接触,在电激励撤消时,折叠弹簧梁的弹性回复力使多级梳齿连接梁带动触点复位;
固定梳齿直接与隔离墙内侧的硅片结构连接;
可动梳齿连接的折叠弹簧梁的两端附着在隔离墙内侧的硅片结构上;
隔离墙通过阻断压焊块和衬底之间的电接触,实现集成电路和微继电器的电隔离,隔离墙外侧的衬底作为整个微继电器结构的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
通过并联梳齿驱动电极的级数和驱动电极上叉齿的数目来降低微继电器的阈值电压,该微继电器的阈值电压可降至5V,使得该静电型微继电器的驱动电压可以与普通电子电路的工作电压相兼容。从而使得该微继电器在普通电子电路的工作电压下就可以实现可靠的开关行为,同时可以减小接触电阻,增大触点负载电流。结构中的折叠弹簧粱用来支撑该继电器的可动部件,提供继电器开关操作时的弹性回复力,同时抑制了以前静电型继电器开关动作时可能出现的扭转现象。利用现有的Post-CMOS工艺制作出较大的驱动电极电容,从而获得较大的静电驱动力,可与集成电路制作工艺兼容,从而实现了系统集成,解决了目前静电型微继电器实用化的主要技术难题。同时,其制作所采用的Post-CMOS工艺,制作工艺简单,可与集成电路制造在同一芯片上,实现系统集成。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目前静电型微继电器的实用化存在的主要技术难题,适合在实际控制电路中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的剖视图(A-A剖面)。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梳齿单元结构的三维结构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梳齿与连接梁整体结构三维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654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稻田档水装置
- 下一篇:用于分体式空调室内机的贯流风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