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控变速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30533.2 | 申请日: | 2006-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5449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得胜;周爱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H3/72 | 分类号: | F16H3/72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郭小电 |
地址: | 454003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控 变速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变速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可控变速装置是用于大惯量工作机的变速装置。现有类似产品主要是美国的CST。CST的核心技术是将液粘传动和行星齿轮传动相结合实现可控变速。CST虽然性能优良,但制造复杂,且液粘传动是靠液体的粘性传递运动和动力的,需要使用专用的润滑油,对油液的性能要求高,零部件的制造精度要求高,价格也高。另外它的输出轴为悬臂安装,行星齿轮与中心轮及内齿轮容易产生接触不良,造成载荷分配不均,降低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效率高、传递扭矩大、调速方便、连续平稳的可控变速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主电动机、输入轴、主动齿轮、液压马达、蜗杆、内齿轮、行星齿轮、中心轮、行星架、输出轴、套筒、蜗轮、从动齿轮、从动轴、机箱,主电动机、液压马达、输出轴安装在机箱的外部,主电动机通过联轴器与输入轴相连接,主动齿轮固定装配在输入轴上并与从动齿轮相啮合,从动齿轮固定装配在从动轴上,从动轴通过套筒联轴器与中心轮装配在一起,内齿轮、行星齿轮、中心轮及行星架构成行星传动机构,行星架与输出轴固定连接在一起,液压马达通过变速机构联轴器与蜗杆连接在一起,蜗杆与蜗轮相啮合,蜗轮与内齿轮固定装配在一起,套筒、行星架以及输出轴固定装配成一个整体,在输出轴上设置有前轴承,在套筒上设置有后轴承,形成简支梁结构。
这样,在额定运行状态时,液压马达不转动,由于蜗杆、蜗轮传动存在自锁性能,蜗杆通过蜗轮制动内齿轮,主电动机通过联轴器将运动和力矩传给主动齿轮所在的输入轴,再通过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套筒联轴器传给行星传动机构的中心轮,使三个行星齿轮通过行星架带动输出轴转动,从而输出运动和力矩。在调速运行状态时,液压马达转速按给定规律变化,通过变速机构联轴器驱动蜗杆带动蜗轮转动,从而带动内齿轮转动;与此同时,主电动机的转动通过联轴器、输入轴、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从动轴、套筒联轴器传给行星传动机构的中心轮,两个转动通过行星传动机构合成后输出。由于主电动机的转速是不变的,所以输出轴的转速随液压马达转速的变化而变化,改变液压马达的转速就能实现对输出轴转速的改变,从而实现可控变速。行星齿轮与中心轮及内齿轮的接触状态良好,由于行星传动机构设置在齿轮减速机构的后边,可有效避免过载时对齿轮机构产生过大的应力冲击,有利于延长齿轮和相关传动件的寿命,具有效率高、传递扭矩大、调速方便等特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可知,本实用新型包括:主电动机1、输入轴3、主动齿轮4、液压马达6、蜗杆7、内齿轮8、行星齿轮9、中心轮10、行星架11、输出轴12、套筒14、蜗轮15、从动齿轮18、从动轴19、机箱20。主电动机1、液压马达6、输出轴12安装在机箱20的外部。主电动机1通过联轴器2与输入轴3相连接,主动齿轮4固定装配在输入轴3上并与从动齿轮18相啮合,从动齿轮18固定装配在从动轴19上,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构成一级齿轮减速机构。从动轴19通过套筒联轴器16与中心轮10装配在一起并使中心轮10处于浮动状态,内齿轮8、行星齿轮9、中心轮10及行星架11构成行星传动机构,行星架11与输出轴12固定连接在一起。液压马达6通过变速机构联轴器5与蜗杆7连接在一起,蜗杆7与蜗轮15相啮合,蜗轮15与内齿轮8固定装配在一起,当液压马达6通过变速机构联轴器5带动蜗杆7转动时,蜗轮15能够带动内齿轮8转动。套筒14、行星架11以及输出轴12固定装配成一个整体,在输出轴12上设置有前轴承13,在套筒14上设置有后轴承17,形成简支梁结构。两轴承采用圆锥滚子或双列调心轴承为宜。若主动齿轮4与从动齿轮18采用圆柱齿轮,输入轴3与输出轴12是平行的,则称为平行轴式可控变速装置;如果主动齿轮4与从动齿轮18采用圆锥齿轮,可将输入轴3与输出轴12设计成相互垂直的,则称为垂直轴式可控变速装置。本适用新型的规格大小可根据需要设计成系列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理工大学,未经河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305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