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螺旋升降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20921.2 | 申请日: | 2006-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5459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14 |
发明(设计)人: | 郭健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健胜 |
主分类号: | F16H37/00 | 分类号: | F16H37/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万学堂 |
地址: | 台湾省桃源县龟山***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 升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螺旋升降器,特别是指一种借涡轮件套组于轴承齿轮的外部,可降低螺旋升降器在一垂直方向设置的高度,使其可适合更低矮空间的配置使用的螺旋升降器。
背景技术
已知机械传动设计当中,为了使一水平的旋转运动转换成一上下升降的线性运动,通常会使用一螺旋升降器来达成运动型态转换的目的。
如图1,是一种习用的螺旋升降器的结构,其包括一壳体1、一输入轴2、一螺杆3及一传动装置4。
壳体1内部形成有一容置空间10,输入轴2以及螺杆3分别通过容置空间10,并使输入轴2呈水平方向配置,而螺杆3则呈直立方向配置,输入轴2在容置空间10内形成有一螺纹状的传动部20,又,传动装置4是在一涡轮件40的顶面400锁附定位一轴承齿轮41,该传动装置4设于壳体1的容置空间10内且沿垂直方向以轴承齿轮41套组于螺杆3的外围,涡轮件40受输入轴2传动部20传动并带动轴承齿轮41同步传动,轴承齿轮41的轴承滚珠410是箝入螺杆3的螺纹30内,涡轮件40外部更水平环设有一具多数斜齿状的涡轮部42,用以与输入轴2的传动部20啮合传动。
应用时,传动装置4是可转动地被限制在壳体1内,当输入轴2以水平方向的轴心被驱使转动时,可带动传动装置4的涡轮部42以直立方向的轴心旋转,进而使轴承齿轮41也以直立方向的轴心转动,在螺杆3连接一外部机构或装置(图未示)而不会旋转的情况下,依照轴承滚珠410箝入螺杆3的螺纹内的螺合原理,螺杆3将会相对于传动装置4的转动方向而形成上下直立方向的线性移动,达到连动外部机构或装置升降的运动效果。
然而,由于传动装置4是在涡轮件40的顶面400锁附定位一轴承齿轮41,其垂直向的高度为两者高度的和,当该螺旋升降器运用于停车塔的停车机构使用时,因高度的限制往往无法使螺旋升降器普遍适合所有场地,在较矮楼层的建筑物无法架设使用,因此,如何构思制造出一种借涡轮件套组于轴承齿轮的外部,可降低螺旋升降器在该垂直方向设置的高度,使其可适合更低矮空间的配置使用的螺旋升降器,是一可改进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借涡轮件套组于轴承齿轮的外部,可降低螺旋升降器在垂直方向设置的高度,使其可适合更低矮空间的配置使用的螺旋升降器。
本实用新型螺旋升降器,包括一内形成一容置空间的壳体、一输入轴、一螺杆及一传动装置,输入轴设于容置空间以一第一方向延伸的轴心转动并形成有一传动部,螺杆设于容置空间则以一第二方向延伸,传动装置是在一轴承齿轮的外部套组有一涡轮件,该传动装置设于壳体的容置空间内且沿第二方向套组于螺杆的外围,涡轮件受输入轴传动部传动并带动轴承齿轮同步传动,轴承齿轮并啮合传动该螺杆作升、降。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是在提供一螺旋升降器,降低在垂直方向设置的高度,使其可适合更低矮空间的配置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螺旋升降器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习用的螺旋升降器剖视示意图;以及
图2是本实用新型螺旋升降器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2是本实用新型螺旋升降器的较佳实施例,其整体构造与图1传统螺旋升降器大致相同,所以沿用其构件编号,包括一内形成一容置空间10的壳体1、一输入轴2、一螺杆3及一传动装置4,该输入轴2设于容置空间10,且以一第一方向延伸的轴心转动并形成有一传动部20,螺杆3设于容置空间10,则以一第二方向延伸,传动装置4是在一轴承齿轮41的外部套组有一涡轮件40,该传动装置4设于壳体1的容置空间10内且沿第二方向套组于螺杆3的外围,涡轮件40受输入轴2传动部20传动并带动轴承齿轮41同步传动,轴承齿轮41并啮合传动该螺杆3作升、降,借涡轮件40套组于轴承齿轮41的外部,可降低螺旋升降器在该第二方向设置的高度,使其可适合更低矮空间的配置使用者,更详说明如后:
该壳体1,内部形成有一容置空间10,其中,输入轴2及螺杆3分别通过容置空间10,并使输入轴2呈水平方向(即上述的第一方向)配置,而螺杆3则呈直立方向(即上述的第二方向)配置,输入轴2在容置空间10内形成有一螺纹状的传动部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健胜,未经郭健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209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卫锁
- 下一篇:水泥窑烟气余热用于生料预热加湿的工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