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将圆管挤压成管形部件的冷挤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11688.1 | 申请日: | 2006-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3642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24 |
发明(设计)人: | 钱宗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钱宗富 |
主分类号: | B21C23/08 | 分类号: | B21C23/08;B21C23/21;B21C25/02;B21C26/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创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宫兆斌 |
地址: | 402775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管 挤压 成管形 部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挤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将圆管挤压成管形部件的冷挤压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生产管形部件时,一般是用车床进行车削加工,如果管形部件的头部有与中段不同的形状,则要先将头部锻打或冷挤压成型后再对其进行车削加工,比如加工摩托车车头管;如果管形部件为锥形则要先将钢管锻打或冷挤压成锥形,再对其进行车削加工,比如加工摩托车方向锥形立管;虽然也有采用冷挤压生产摩托车方向锥形立管的方法,但仍然需要先将钢管冷挤压成锥形,然后再挤压成形。采用锻打后车削加工的方式,浪费能源、浪费金属材料、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加工成本高,加工后的产品内在品质差,加工精度也难以保证。采用冷挤压的方式,仍然需要先将钢管冷挤压成锥形,然后再挤压成形,多一道工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加工工序少,加工成本低,产品金属的致密性高,成型的尺寸精度高,将圆管直接挤压成管形部件的冷挤压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将圆管挤压成管形部件的冷挤压装置,包括具有上、下油缸的液压机和模具,所述模具由压头、中模、下模组成,压头的法兰盘与液压机上油缸的活塞固定连接,压头的下端同轴的设有模芯,模芯的形状尺寸与管形部件内部的形状尺寸相同;中模的下端连接下模,下模置于支撑板上;中模、下模通过各自下端设有的圆形凹陷和下一层模具各自上端设有的圆形凸台配合相互连接,并由中模上端圆形凸台上连接的法兰由螺杆固定在支撑板上;中模的中心为形腔,形腔的形状尺寸与管形部件外部的形状尺寸相同;支撑板的下面设有推板,推板与液压机下油缸的活塞固定连接,推板上设有推杆,推杆穿过支撑板、下模置于中模的下部。压头将圆管向下挤压,模芯形成管形部件内部的形状尺寸,形腔形成管形部件外部的形状尺寸,推杆在下油缸的活塞的推动下将产品顶出形腔,取下产品。
所述的模芯、形腔的形状均为由上到下依次由大到小的形状,推板上的推杆穿过支撑板、下模,置于中模形腔底部;模芯、形腔、推杆在同一轴线上;所述的中模为2~4层,每两层之间通过上下端设有的圆形凹陷,与下一层上端设有的圆形凸台配合连接。多层结构便于加工,使中模形腔的长度加工的符合要求;两层之间的凸、凹配合连接稳固,不产生位移。中模形腔也可采用嵌套式结构,选择高硬度的金属材料加工,提高使用寿命,便于更换、降低制造成本。该结构适合生产摩托车方向锥形立管形式的,形状均为由上到下依次由大到小的管形部件。
所述的模芯、形腔上部的形状均为由上到下依次由大到小的形状,模芯、形腔下部的形状均为由上到下依次由小到大的形状,模芯由大到小,与模芯相接再由小到大的部位为下模芯,下模芯固定连接在下模上;所述的中模的形腔为沿轴向分开的两瓣模,两瓣模闭和后合为上大下小的锥台形,嵌套在中模与两瓣模外形一致的锥台孔中;推板上的推杆至少为3个,穿过支撑板、下模,均匀分布在两瓣模的底部。该结构适合生产摩托车车头管形式的,形状为由大到小再由小到大的形状的管形部件。推杆将两瓣模顶出,两瓣模分开即可取下产品,解决了该种形状的管形部件挤压成型后,无法取出的问题。
在所述的中模的上面由中模上端圆形凸台连接有导料模,导料模下部的圆形凹陷与中模上端圆形凸台相配合,导料模的中部为导料腔,导料腔与形腔在同一轴线上。导料腔将圆管限制在导料腔中,挤压时圆管不摆动,保证产品成型的同轴度和壁厚的均匀度。
本实用新型将圆管挤压成管形部件的冷挤压装置,结构设计合理,可以直接将圆管挤压成管形部件,加工工序少,加工成本低,适合多种管形部件的加工成型,产品金属的致密性高,成型的尺寸精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生产产品形状均为由上到下依次由大到小,如摩托车方向锥形立管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摩托车方向锥形立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实用新型生产产品生产形状为由大到小再由小到大,如摩托车车头管形式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摩托车车头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钱宗富,未经钱宗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116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绒毛条
- 下一篇:多功能机引马铃薯种植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