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软起动电动机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68579.6 | 申请日: | 2006-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9552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31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国林 |
主分类号: | H02K17/12 | 分类号: | H02K17/12;H02K1/22;H02K1/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402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起动 电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三相异步电动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软起动机械特性的贯通槽形转子型电动机。
背景技术
一般起动电动机是采用锥形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作动力,用改变串联在转子回路中的阻值大小实现调速和缓和起动时的冲击现象,但这种方法成本高,可靠性低;或者采用锥形转子异步电动机为动力,由于电动机机械特性较硬,起动时出现较强的冲击,而负载由于惯性作用随之产生冲击及抖动,特别在用于频繁正反转时,由于起动的冲击作用,使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明显降低,从而使设计必须加强,浪费了材料,增大了机械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是提供一种新型软起动电动机,其采用贯通槽形的实心转子,改变定子线圈圈数与转子槽形和槽长有机组合,实现起动扭矩大、起动电流小、减小系统冲击,提高系统疲劳寿命,降低使用及维护费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软起动电动机由机壳、端盖、定子、转子、风叶、风罩组成,可增加电磁制动装置,所述实心转子的外圆周上加工有轴向贯通形螺旋槽,定子线圈圈数与螺旋槽的槽形和槽长对应组合。
螺旋槽为轴向直通,两头开口,螺旋槽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或三角形或梯形或圆形或其它异形。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电动机,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现有技术转子采用锡钢片冲片叠成转子,转子槽中浇铝,其成本高,制造工艺复杂,起动冲击大,起动电流大。而本实用新型电动机实心转子沿圆周加工有一定数量的贯通螺旋槽,其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并实现了起动冲击小、起动电流小、起动平稳的软起动机械特性,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疲劳强度,增加了系统可靠性。以1.5kw/4极为例,其起动扭矩为18.5N.m,起动电流为8.6A。
2、现有技术定子线圈圈数恒定不能改变,而本电动机可以通过改变线圈圈数与转子槽形和槽长的对应组合,实现起动扭矩、起动电流的优化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动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动机实心转子及转子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电动机结构简图;
图4为现有电动机浇铝或嵌铝、嵌铜的转子及转子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中,端盖1,轴承2,机壳3,转子4,定子5,风叶6,风罩7,螺旋槽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3、图4所示,在现有技术中,电动机由端盖、机壳、转子、定子、风叶、风罩、轴承等组成,转子通过轴承支撑在两端端盖中,两端盖通过止口支撑于机壳的两端,定子则由压机压入机壳中,转子槽中浇注铝或铜等金属导条。工作时,定子线圈中通有的交流电源产生交变磁场,嵌在转子槽中的铝条或铜条在磁场中切割磁力线,产生电动势,并产生电流,从而产生力及转动力矩。其弊端是起动时定子线圈电流大、冲击大,特别不能适用于起动频繁的场合。
如图1、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电动机,由端盖1、轴承2、机壳3、转子4、定子5、风叶6、风罩7等组成,转子4通过轴承2支撑在两端端盖1中,两端盖通过止口固定于机壳3的两端,定子5则由压机压入机壳中,其不同之处在于转子采用了实心转子,转子外圆周上加工有一定数量的贯通螺旋槽8,螺旋槽为轴向直通,两头开口。由于转子采用了独特设计,在定子线圈中通入交流电源产生交变旋转磁场,使加工有螺旋槽的转子外圆部分形成集肤效应,产生感应电动势,由转子非槽形部分闭合产生电流,电流大小取决于转子的特殊性能,从而产生力及产生转动力矩,使起动电流小,起动扭距大,起动延时时间长,冲击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国林,未经张国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685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薄型闭锁连接器
- 下一篇:摩托车手把管组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