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乘客护手杆及固定支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51955.0 | 申请日: | 2006-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0867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发明(设计)人: | 田红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田红伟 |
主分类号: | B60N3/02 | 分类号: | B60N3/02;F16B9/00 |
代理公司: | 萍乡益源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周益丽 |
地址: | 331814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乘客 护手杆 固定 支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附件,尤其是涉及客运汽车内用于保护乘客安全的护手杆及固定支架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是人们常用的交通工具,为了保护汽车乘客旅行的安全,特别是保护短途客运和城市公交客运乘客,在上下车和站立时的安全,在客运汽车的车箱上下门进出口,驾驶室后部,车箱内侧壁和车箱通道处,均设置有由固定支架及与其相连接的护手杆形成的保护装置,这些装置上的护手杆及固定支架装置表面喷涂有油漆,虽然可用来防止护手杆及固定支架装置锈蚀和增强其美观,但它没有防滑作用。因此,当汽车行驶不平稳或在刹车时,乘客手握护手杆会打滑,或用手抓去悬挂在护手杆上的吊带会打滑,使乘客身体会发生摇晃摆动,特别是年长或身体欠佳者在站立时,可能会发生人身安全事故。为解决这个问题,现在有些客运汽车,在车箱内护手杆及固定支架装置表面上设置有凹凸或斜条纹防滑结构,以增强护手杆及固定支架装置的安全防滑作用,更好地保护乘客安全。这种防滑结构虽然防滑效果较好,但防滑结构均需要采用扩充、挤压或滚花等机械加工方法加工才能完成,且机械加工的沟槽内容易积存污垢。因此,防滑结构不仅需要使用专门设备加工,而且加工时间长,制造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不适宜大批量生产制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滑效果好,清洁环保,加工方便,制造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的防滑结构的汽车乘客护手杆及固定支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汽车乘客护手杆及固定支架装置包括护手杆和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包括支承座、连接套,支承座固定在车箱顶篷、地板、内侧壁上,所述连接套为具有三个或四个通孔的开合型壳体组件,护手杆一端固定在支承座内,另一端固定在连接套内或穿过连接套,在所述汽车乘客护手杆和固定支架装置表面上设置有防滑结构,所述防滑结构为凸凹不平的喷镀层。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在汽车乘客护手杆及固定支架装置表面上喷镀有防滑作用的凸凹不平的喷镀层防滑结构,用这种喷镀层防滑结构代替凸凹或斜条纹机械加工防滑结构,其防滑结构不仅防滑效果好,具有防冷作用,且防滑结构容易加工,制造成本低,生产效率高,清洁环保,适合大批量生产制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支承座 2、护手杆 3、连接套 4、喷镀层 5、锁紧孔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和图2中,所述汽车乘客护手杆及固定支架装置由若干根护手杆和若干个固定支架相互连接组合形成安全保护装置,其装置可用作卧车床架、公交车护手架和护栏,固定设置在车箱内侧,上下车进出口、驾驶室后部和车箱通道处,便于乘客在坐、站以及上下车时使用,以确保乘客在汽车行驶不平稳或刹车时的旅行安全。所述固定支架包括有支承座1、连接套3,支承座1用螺丝紧固连接在车箱顶篷、地板或内侧壁上,这种支承座1的内孔轴线与其紧固方向一致,所述连接套3是对半开合型的壳体组件,它分为三通的连接套和四通的连接套3,护手杆2一端用螺丝固定在支承座1内,另一端用螺丝通过锁紧孔5与连接套3固定相连,该端还可穿过一个或多个连接套3后与支承座1相连,由此形成卧车床架、公交车护手架和护栏等安全保护装置。图3所示是另一种固定在车箱内侧的汽车乘客护手杆及固定支架装置形式,这种装置上的支承座1内孔轴线与其紧固方向垂直,它可以不使用连接套3,而直接将护手杆2两端固定在支承套1内。在所述汽车乘客护手杆及固定支架装置表面上设置有防滑结构,所述防滑结构为喷镀层4。所述喷镀层4用塑料粉末、固化剂和粘结剂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用静电喷镀装置在护手杆及固定支架装置表面上进行喷镀,喷镀后送入烘道箱内,在一定温度下熔化、流平和固化,从而在其装置表面上形成凸凹不平的喷镀层4。所述喷镀层4中的塑料粉末为具有各种颜色的铝颜料环氧粉末、环氧树脂粉末、聚酰胺粉末、聚脂胺粉末或丙烯酸粉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田红伟,未经田红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519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架空电力线路用护线卡
- 下一篇:微型硬盘的主轴电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