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以电解水产生的氢气直接作能源的燃气发动机无效
| 申请号: | 200620022600.9 | 申请日: | 2006-1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5827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05 |
| 发明(设计)人: | 张发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发恩 |
| 主分类号: | F02B43/10 | 分类号: | F02B43/10;F02M25/12;F02B63/04;C25B1/04 |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徐玲菊 |
| 地址: | 655008云南省曲靖市***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解水 产生 氢气 直接 能源 燃气 发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发动机,尤其是一种能将水电解成氢气和氧气作为能源的燃气发动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使现存的燃料资源及能源以惊人的速度锐减,因此寻找并开发新的燃料资源,已成为世界各国最为关注的问题。
目前作为燃气发动机的氢气能源,主要依靠工厂集中制取氢气,经压缩冷藏装罐后再提供用户使用。由于冷藏罐的保温、运输不易,且储量极为有限,而要建较为普及的氢气储备站的难度及成本过于高昂,故而极大地遏制了氢气燃料在发动机上的应用。再有,现有的氢气发生器大多采用市电进行电解供氢,且用桶状电解分离池不能产生足够量的氢气,远不能满足发动机工作燃料的需要。因此,完全有必要对现有技术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能源紧缺,燃油不足,费用高,废气污染严重,以及工厂化集中制氢存在的储气罐储量受限,且保温、运输不易等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以电解水产生的氢气直接作能源的燃气发动机。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以电解水产生的氢气直接作能源的燃气发动机,它包括发动机,与发动机相连的发电机,与发电机相连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氢气发生器的电极通过导线与发电机相连,氢气发生器的气体出口通过管道与储气罐进口相连,储气罐出口通过管道与发动机相连。以便利用发动机自带的发电机向氢气发生器提供电解用电源,同时将氢气发生器产生的氢气经储气罐直接供发动机作为能源,另外还可将氢气发生器产生的氧气向驾、乘人员供氧。
所述氢气发生器包括其上设有进、出口,其内设有上部的集气室和下部的产气室,产气室内设有电极和绝缘板的电离箱,其特征在于电离箱产气室内的电极由至少一组阴极板和阳极板以及置于它们之间的离子交换板构成,集气室内通过顶板及隔板设有两个相互独立的氢气集气室和氧气集气室。以便大量电离出氢气及氧气,并分别进入各自的集气室后向外供气。
所述氢气发生器电离箱内的产气室内设有由底板和侧板构成的绝缘框,以保证阳极板与电离箱箱体的绝缘,且绝缘框内间隔设有并列的绝缘板,绝缘板下部连接有电极,电极的一侧为阴极板,另一侧为阳极板,它们之间设有由离子交换剂膜和石棉板构成的离子交换板。以便电离产生的氢气和氧气进入各自的集气室后分别向外供气。
所述氢气发生器的阴极板和阳极板由至少一层金属网或/和一层金属孔板构成,以便提高电离效率。
所述氢气发生器电离箱内的集气室和产气室之间设有气水隔离板,以便电离出的氢气和氧气与水分离,提供气体净化率。
所述氢气发生器电离箱内的产气室内间隔设置金属换热管,用于降低或提高电离箱中液体的温度,确保其正常的工作。
所述连接于氢气发生器与发动机之间的储气罐至少设为两个,以便缓冲氢气压力,并进行二次气水分离,同时储气罐上设有压力传感器,该传感器通过导线、整流控制器与发电机相连,以便通过调整电流的大小,增加或减小储气罐压力。
所述储气罐通过管道及其上的逆止阀与发动机油门相连,以便将电离产生的氢气经储气罐、油门供给发动机启动、行驶之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通过上述方案,可在发动机工作状态下,借用其自身的电力对氢气发生器电离箱内的水进行电解,电解产生的氢气经过滤后送入储气罐内存储,以便直接向燃气发动机提供能源,同时电解出的氧气口可用于助燃,还可向驾、乘人员供氧。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产气量大,节能,工作效率高,不产生任何废物影响环境,安全可靠等特点,集制氢、制氧和贮液、贮气一体化,其所制氢气可供燃气发动机或民用或其它场所使用,所制氧气可参与燃烧,也可提供人体吸氧或其它场所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组件6-即氢气发生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
图4为图2的C-C剖视图;
图5为图4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但本实用新型之内容并不局限于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发恩,未经张发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226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实现模拟电视节目导航的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防滑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