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电机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610167035.X | 申请日: | 2006-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0248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8 |
发明(设计)人: | 杨泰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泰和 |
主分类号: | H02K7/00 | 分类号: | H02K7/00;H02K7/116;B60K7/00;B60K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俊波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组 结构 | ||
1.一种双电机组结构,至少包括有第一、第二电机组(101、201);第一、第二电机组分别包括第一、第二电机转部结构(102、202),第一、第二电机磁场结构(103、203)及第一、第二机壳(401、402);其特征是:第一、第二电机转部结构呈并列共构结构,第一、第二机壳设在共构结构的轴向两侧,其中:
第一机壳(401)供设置第一传动装置(111),以接受第一电机组(101)电机转部结构(102)第一输出端(701)的驱动,经第一传动装置(111)的第一输出轴(301)输出;
第二机壳(402)供设置第二传动装置(112),以接受第二电机组(201)的电机转部结构(202)第二输出端(702)的驱动,经第二传动装置(112)的第二输出轴(302)输出;
所述双电机并列共构结构设置于两轮的中间,可减少单侧受力时的冲击力;
上述第一传动装置(111)的第一输出轴(301)及第二传动装置(112)的第二输出轴(302)呈同轴线关系,以分别驱动两侧的负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机组结构,其特征是:
所述第一、第二电机组:由具有激磁绕组的磁极、或永磁式磁极以及整流子式电枢的直流有刷式电机结构所构成;或者,由具有永磁式或磁滞式转子的直流无刷式电机结构所构成;或者,由具有交流激磁绕组式磁场结构及交流感应式鼠笼转子、或永磁转子、或磁滞式转子的电机结构所构成;第一、第二电机组常态具有马达功能供作同步或异步的回转运转,有必要时可作发电机功能运转的回转电机;
所述第一、第二传动装置:为由齿轮组、摩擦轮组、皮带式轮组、链带式轮组或钢带式轮组所构成的有段或无段变速传动装置;或者,由流体耦合变速传动装置、或磁性涡流耦合变速传动装置、或皮带式无段变速装置所构成;
所述第一、第二输出轴:由轴状或轮状的回转式传动装置所构成,由第一、第二电机组的第一、第二电机转部结构的第一、第二输出端(701、702)输出回转动能,经第一、第二传动装置驱动第一、第二输出轴;第一、第二输出轴直接驱动负载,或者经由选自万向定速联结器、离合器、联结装置与变速传动装置之一的中继传动装置再驱动负载;
第一、第二机壳:由金属材料或塑料所构成,供设置第一、第二传动装置及第一、第二输出轴的轴承(500),其中:第一机壳与供承载第一电机转部结构(102)转轴的第一电机端壳(104)及第二电机转部结构(202)转轴的第二电机端壳(106)呈一体结构,或为独立结构作组合;第二机壳(402)与供承载第一电机转部结构(102)转轴另端的第三电机端壳(105)及第二电机转部结构(202)转轴另端的第四电机端壳(107)为一体结构,或为独立结构作组合;
所述多个轴承(500):为套筒式轴承、滚珠式轴承或滚柱式轴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电机组结构,其特征是:包括至少一个串联式共构磁路结构(100)而结合为共构电机组(600);第一电机端壳(104)及第二电机端壳(106)为一体结构构成第一共用电机端壳(108),由该第一共用电机端壳(108)承载第一电机转部结构(102)转轴及第二电机转部结构(202)转轴的一端,该第一机壳(401)与该第一共用电机端壳(108)呈一体结构,或为独立结构作组合;第三电机端壳(105)及第四电机端壳(107)为一体结构构成第二共用电机端壳(109),由该第二共用电机端壳(109)承载第一电机转部结构(102)转轴及第二电机转部结构(202)转轴的另端,该第二机壳(402)与该第二共用电机端壳(109)呈一体结构,或为独立结构作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泰和,未经杨泰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6703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