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装置及其侧光式背光模组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52420.7 | 申请日: | 2006-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5399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2 |
发明(设计)人: | 林峰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启萌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G02F1/133;G09G3/34;G09G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寿宁;张华辉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 显示装置 及其 侧光式 背光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特别是涉及一种以L型灯管为发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侧光式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一般液晶显示装置主要是包括一液晶显示单元及一背光模组,其中背光模组大致又可分为直下式(direct type)背光模组以及侧光式(side-edgetype)背光模组两种类型。
然而不管是何种型态的背光模组,均需要借由至少一驱动电路板来加以驱动背光模组中的发光单元,目前最常作为发光单元的是为冷阴极荧光灯管,而用以驱动发光单元的乃是经由驱动电路板所提供的一高压驱动信号来加以驱动。
近来,由于液晶显示装置的尺寸逐渐加大,因此背光模组中的灯管尺寸亦需随之加大,为了因应不同尺寸的背光模组,有业者即利用L型冷阴极荧光灯管来作为发光单元使用。
如图1所示,通常为使发光单元11、12(L型冷阴极荧光灯管)以及驱动电路板14能顺利连接以及组装,业者会于发光单元11、12的电极端111、112、121、122电连接一耐高压且具有一连接端子131的连接线13,再经由连接线13的连接端子131连结于驱动电路板14的一连接端子141。此时,驱动电路板14由一驱动回路142所输出的高压驱动信号即可经由连接端子141、连接端子131以及连接线13而分别传送至发光单元11、12并加以驱动发光单元11、12。
然而,由于驱动电路板14所提供的高压驱动信号通常是为仟伏特(KV)等级以上的高压,因此连接线13以及连接端子131、141均必须要是能耐高压,又由于低压端连接至高压端通常都具有一定的距离,因此连接于低压端与高压端的连接线13所需长度通常均大于液晶显示装置的尺寸的对角线的距离,因此必须花费较高的成本。另外,当驱动电路板14的连接端子141与连接线13的连接端子131接触不良时,经常会引发跳火现象(arcing)。此外,由于流经连接线13的讯号为仟伏特等级的高压高频讯号(数十KHz),因此连接线13很容易因空间杂散电容产生电容耦合的漏电现象,进而造成用以驱动发光单元的电流不易控制。再者,发光单元11、12的电极端112、122要连接到驱动电路板14时,需要较长的连接线13,因此其将占有可观的成本,而导致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的成本相对的提高。
承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能够减少高压连接端子以及高压连接导线的使用,以降低漏电现象及跳火现象的发生机率,同时能够降低成本,实属当前重要课题之一。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侧光式背光模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能够节省成本,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包含:一第一L型灯管,具有一第一电极及一第二电极;一第二L型灯管,具有一第三电极及一第四电极,该第三电极是与该第一电极电性连接;以及一驱动电路板,是与该第一L型灯管的该第二电极与该第二L型灯管的该第四电极电性连接,并产生至少一驱动信号以驱动该第一L型灯管及该第二L型灯管。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侧光式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的驱动电路板是包含一驱动信号产生回路,其是产生该驱动信号以驱动该第一L型灯管及该第二L型灯管。
前述的侧光式背光模组,其更包含:一背板,是具有一反射面及与该反射面向对而设的一背面;以及一导光板,是设置于该反射面之上,该第一L型灯管与该第二L型灯管是环设于该导光板的周缘。
前述的侧光式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的背板更具有一开孔,该第一L型灯管的该第二电极与该第二L型灯管的该第四电极是穿过该开孔而与设置于该背板的该背面的该驱动电路板电性连接。
前述的侧光式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的第一L型灯管的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L型灯管的该第三电极是与该侧光式背光模组的一接地端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启萌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启萌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524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