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密度校验码LDPC并行编码的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610144891.3 | 申请日: | 2006-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9283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04 |
发明(设计)人: | 李颖;郭旭东;李云岗;王吉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M13/11 | 分类号: | H03M13/11;H03M13/19;H04L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郑立明 |
地址: | 518129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度 校验码 ldpc 并行 编码 装置 方法 | ||
1.一种低密度校验码LDPC并行编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信息存储单元、预编码单元和编码单元,信息存储单元与预编码单元相连,预编码单元与编码单元相连,其中,
信息存储单元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循环移位寄存器,用于按照一定数量的信息位存储信息序列,确定所述循环移位寄存器抽头的数量及位置;
预编码单元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模2加法器,根据信息存储单元中循环移位寄存器抽头的数量及位置确定所述循环移位寄存器抽头输出与所述模2加法器之间的对应关系,用于根据参与校验方程的信息位及特定校验位完成校验序列的预编码;
编码单元用于根据预编码单元完成的预编码进一步完成LDPC并行编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DPC并行编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序列按组存储在相应的循环移位寄存器中,所述循环移位寄存器的数量根据所述组的个数确定,所述循环移位寄存器的大小根据所述组包含的信息位的数量确定;
所述组的个数由所述信息序列按照一组包含一定数量的信息位被划分成指定个数的组的数量来确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LDPC并行编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采用一个所述装置进行编码时,所述循环移位寄存器对应的抽头的数量及位置根据LDPC码校验矩阵的基矩阵对应列中的非负元素的数量及数值确定;
采用一个以上的所述装置进行并行编码时,所述循环移位寄存器对应的抽头的数量根据LDPC码校验矩阵的基矩阵对应列中的非负元素的数量确定,所述循环移位寄存器对应的抽头的位置LDPC码校验矩阵的基矩阵对应列中的非负元素的数值和所述装置的序号确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DPC并行编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特定校验位的生成单元,特定校验位的生成单元与所述信息存储单元相连,用于根据校验矩阵和LDPC信息位之间的关系生成特定校验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DPC并行编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LDPC码校验矩阵的基矩阵的行数确定所述模2加法器的数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DPC并行编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LDPC校验矩阵的基矩阵的第一子矩阵对应行中非负元素的数量确定输入对应模2加法器的比特的数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DPC并行编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LDPC校验矩阵的基矩阵中相应列中的非负元素所在行的位置确定接收所述非负元素的模2加法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DPC并行编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单元包括数据分配单元和卷积编码单元,数据分配单元与所述预编码单元相连,数据分配单元与卷积编码单元相连,其中,
所述数据分配单元用于将所述预编码单元中的模2加法器在不同时刻得到的数据分别送入卷积编码单元中相应的卷积编码器;
所述卷积编码单元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卷积编码器,所述卷积编码器用于对其接收的所述数据进行编码,生成与LDPC码所述信息序列对应的校验序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LDPC并行编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卷积编码器的数量根据预编码单元中模2加法器的数量确定;
根据校验矩阵的基矩阵的特点,确定每个卷积编码器的多项式;根据所述多项式确定所述卷积编码器的结构;
所述卷积编码器根据其接收到的所述数据进行卷积编码,生成与LDPC码所述信息序列对应的校验序列。
10.一种低密度校验码LDPC并行编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LDPC并行编码的装置进行编码的步骤包括:
将信息序列按照每组包含一定数量的信息位存储在相应的循环移位寄存器中,确定所述循环移位寄存器抽头的数量及位置;
根据所述循环移位寄存器抽头的数量及位置确定所述循环移位寄存器的抽头输出与预编码过程中用到的模2加法器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参与校验方程的信息位及特定校验位完成校验序列的预编码,进一步完成LDPC并行编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4489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冶炼不锈钢的镍铬合金钢及其生产方法
- 下一篇:全自动船舶恒压供水系统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