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环振荡器的类似差动结构延迟单元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41220.1 | 申请日: | 2006-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5492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2 |
发明(设计)人: | 严敏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升达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B5/20 | 分类号: | H03B5/20;H03K3/03;H03K5/13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志森;黄小临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振荡器 类似 差动 结构 延迟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相关于一种环振荡器的延迟单元,尤其指一种不受输出负载影响输出频率的环振荡器的延迟单元。
背景技术
请参考图1以及图2,图1为公知单端式环振荡器10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延迟单元12的示意图。环振荡器10包含n个延迟单元12,其中n为奇数,每一延迟单元12的输出端耦接于下一个延迟单元12的输入端,最后一个延迟单元12的输出端耦接于第一个延迟单元12的输入端,也就是n个延迟单元12以串接的方式组成一回路。延迟单元12包含二P型晶体管14a、16a以及二N型晶体管14b、16b,其中P型晶体管14a与N型晶体管14b的源极分别耦接于电压源VDD与VSS,用来提供参考电流,而P型晶体管16a的栅极耦接于N型晶体管16b的栅极作为延迟单元12的输入端IN,P型晶体管16a的漏极耦接于N型晶体管16b的漏极作为延迟单元12的输出端OUT,因此延迟单元12的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反相。以第二延迟单元12为例,第二延迟单元12的输入端接收第一延迟单元12的输出信号OUT1,假设输出信号OUT1为高电于信号,则第二延迟单元12的输出信号OUT2为低电平信号。环振荡器10由奇数个延迟单元组成,所以第一个延迟单元的输入信号会与第n个延迟单元的输出信号OUTn反相,由于第n个延迟单元的输出端耦接于第一个延迟单元的输入端,因此经由该回路将第一个延迟单元的输入信号反相。信号由延迟单元12的输入端到输出端需要一延迟时间Td,所以环振荡器10每隔n个延迟时间Td后会产生电平转变(level transition),亦即高低电平互换,因此环振荡器10产生的振荡时钟信号FOUT的周期为n*Td。此外,正控制电压VP以及负控制电压VN可用来调整延迟单元12的延迟时间Td。
请参考图3以及图4,图3为公知差动式环振荡器20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延迟单元22的示意图。环振荡器20包含m个延迟单元22,其中m为偶数。每一延迟单元22都具有正负输入端以及正负输出端,基本上,延迟单元22的正输入端耦接于上一个延迟单元22的正输出端,延迟单元22的负输入端耦接于上一个延迟单元22的负输出端,但是,最后一个延迟单元22的正输出端耦接于第一个延迟单元22的负输入端,最后一个延迟单元22的负输出端耦接于第一个延迟单元的正输入端,最后环振荡器20的输出信号FOUT由最后一个延迟单元22的正输出端经由一缓冲器21输出。此外,耦接于每一个延迟单元22的正负输出端的电容23表示延迟单元的输出负载。延迟单元22包含三P型晶体管24a、26a、28a以及三N型晶体管24b、26b、28b,其中P型晶体管24a与N型晶体管24b的源极分别耦接于电压源VDD与VSS,用来提供参考电流,而正控制电压VP以及负控制电压VN可用来调整延迟单元22的延迟时间。N型晶体管26b的栅极为延迟单元22的正输入端INP,而N型晶体管26b的漏极耦接于P型晶体管26a的漏极作为延迟单元12的负输出端OUTN;N型晶体管28b的栅极为延迟单元22的负输入端INN,而N型晶体管28b的漏极耦接于P型晶体管28a的漏极作为延迟单元12的正输出端OUTP。再者,P型晶体管26a的栅极耦接于延迟单元22的正输出端,P型晶体管28a的栅极耦接于延迟单元22的负输出端。因此,延迟单元22的正输出端与正输入端的信号同相,延迟单元22的负输出端与负输入端的信号同相。
差动式环振荡器比单端式环振荡器使用较少的延迟单元,但公知不论单端式环振荡器或差动式环振荡器的延迟单元,很容易受输出负载的影响而造成电平转换的速度变慢。当输出负载变大时,电平转换时间上升,所以振荡频率下降,功率耗损也随之增加。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升达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升达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412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