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轨道太阳同步跟踪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09940.X | 申请日: | 2006-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3125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7 |
发明(设计)人: | 陈诺夫;吴金良;陈晨龙;董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4J2/38 | 分类号: | F24J2/3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汤保平 |
地址: | 100083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轨 太阳 同步 跟踪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跟踪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双轨道太阳同步跟踪装置。
背景技术
能源是社会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长期以来,人们就一直在努力研究利用永不枯竭且清洁无污染的太阳能。目前,已有多种太阳跟踪装置,大多采用与地轴平行的安装方式,造价高,结构复杂,且其跟踪准确性、可靠性与太阳的轨迹比较有一定差距,可操作性较难,负载能力有限,而未能得到广泛应用。采用本双导轨太阳同步跟踪装置,可以增强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风能力,适合于大型的聚光太阳能发电系统和太阳能采集系统,可以大幅降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成本、提高太阳能采集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轨道太阳同步跟踪装置,其优点是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风能力强,容易实现对太阳的同步自动跟踪。双导轨太阳同步跟踪装置可以应用于大型聚光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大型太阳能采集系统上。
本发明一种双轨道太阳同步跟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平行于地面的圆形导轨;
一方形转动架,该方形转动架的下面装有滚轮,该方形转动架位于圆形导轨的上方,该方形转动架的滚轮与圆形导轨配合,该方形转动架的上面安装有导轮;
一圆弧形转动架,该圆弧形转动架为一矩形,其两侧安装有半圆形的弧形导轨,该圆弧形转动架位于方形转动架的上方,该半圆形的弧形导轨与方形转动架上面的导轮配合;
采光板,该采光板为条状,该采光板依一固定角度横向固定在圆弧形转动架的上面,以收集太阳光;
一第一电机,该第一电机位于方形转动架的下方,以控制方形转动架的转动;
一第二电机,该第二电机位于圆弧形转动架的一侧,以控制圆弧形转动架的转动。
其中所述方形转动架下面的滚轮的个数是三个或三个以上。
其中所述采光板的个数可以是一个或多个。
其中该导轮的个数为四个。
其中该导轮为滚动轮或齿轮。
其中该半圆形的弧形导轨为导轨或齿轨。
附图说明
以下通过结合附图对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结构、特点,其中:
图1是双导轨太阳同步跟踪装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双轨道太阳同步跟踪装置,包括:
一个平行于地面的圆形导轨1;
一方形转动架2,该方形转动架的下面装有滚轮21,该方形转动架2位于圆形导轨1的上方,该方形转动架2的滚轮21与圆形导轨1配合,该方形转动架2的上面安装有导轮22,该导轮22的个数为四个,该导轮22为滚动轮或齿轮;其中所述方形转动架2下面的滚轮21的个数是三个或三个以上;
一圆弧形转动架3,该圆弧形转动架3为一矩形,其两侧安装有半圆形的弧形导轨31,该圆弧形转动架3位于方形转动架2的上方,该半圆形的弧形导轨31与方形转动架2上面的导轮22配合;所述的该半圆形的弧形导轨31为导轨或齿轨;
采光板4,该采光板4为条状,该采光板4依一固定角度横向固定在圆弧形转动架3的上面,以收集太阳光;其中所述采光板4的个数可以是一个或多个;
一第一电机5,该第一电机5位于方形转动架2的下方,以控制方形转动架2的转动;
一第二电机6,该第二电机6位于圆弧形转动架3的一侧,以控制圆弧形转动架3的转动。
图1的双导轨太阳同步跟踪装置图,包括一个平行于地面的圆形导轨1,该圆形导轨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可以增强太阳跟踪装置的平稳性和抗风阻能力;在其上装有一方形转动架2,方形转动架2的下面装有滚轮21、上面装有四个导轮22,它可以为滚动轮或齿轮,滚轮21与圆形导轨1配合,滚轮21的个数是三个或三个以上,可以减小方形转动架2与圆形导轨1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方形转动架2在第一电机5的驱动下,很容易在圆形导轨1上面转动,实现对太阳经线方向的跟踪;方形转动架2上方有一圆弧形转动架3,其两侧安装有半圆形的弧形导轨31,该半圆形的弧形导轨31可以为导轨或齿轨,它与方形转动架2上面的导轮22配合,使得圆弧形转动架3在第二电机6的驱动下,很容易地在方形转动架2上转动,实现纬线方向的太阳跟踪;条状采光板4依一固定角度横向固定在圆弧形转动架3的上面,以收集太阳光,该采光板的个数可以是一个或多个。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依据本发明具体实施双导轨太阳同步跟踪装置的工作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0994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