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波峰焊/回流焊专用PLC实时多任务控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83028.1 | 申请日: | 2006-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82818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05 |
发明(设计)人: | 黄朝晖;刘海涛;祁岩;王世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同辰智能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5 | 分类号: | G05B19/05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建秋 |
地址: | 518000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波峰焊 回流 专用 plc 实时 任务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中实现波峰焊、回流焊工艺的实时多任务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离散控制的首选产品,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以下称之为PLC)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得到了迅速发展,其以存储执行相关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通过数字输入和输出操作而实现对各类机械或生产过程的控制。用户根据生产过程的工艺要求编写控制程序,并预先存入PLC的用户存储器中,运行时按照所存入的控制程序的内容逐条执行,以完成生产工艺流程所要求的操作。PLC的CPU内有指示程序步存储地址的程序计数器,在程序运行过程中,每执行一步,程序计数器自动加1,程序从起始步(步序号为零)起依次执行到最终步(通常为END指令),然后再返回起始步循环运算。PLC每完成一次循环操作所需的时间称为一个扫描周期。现有的的波峰焊/回流焊专用PLC大多采用单任务的时钟扫描或监控程序来处理程序本身的逻辑运算指令和外部的I/O通道的状态采集与刷新,这种处理方式直接导致了PLC的“控制速度”依赖于应用程序的大小,其无疑与I/O通道中高实时性的控制要求相违背。在波峰焊、回流焊控制系统中,对温度曲线的控制精度要求很高,以单线程的PLC进行控制就难以达到其对温度曲线控制高精度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波峰焊/回流焊专用PLC实时多任务控制方法,以提高波峰焊/回流焊专用PLC的控制效率和控制精度。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波峰焊或回流焊专用PLC实时多任务控制方法,其将控制任务划分为温度曲线调节算法任务、通讯任务和逻辑控制任务三部分,其中,温度曲线调节算法任务处理的是采集波峰焊或回流焊工艺的现场温度,并将采集到的现场温度与温度设定值进行联合计算,然后将计算结果输出至相应的输出端口;通信任务处理的是和外部设备的通讯请求;逻辑控制任务处理的是波峰焊或回流焊工艺所需的处理程序,其控制方法包括有如下步骤:
(1)、系统初始化;
(2)、创建逻辑控制任务,并将其压入就绪任务队列;
(3)、检测系统的采样定时器,如采样定时器的时间大于或等于所预设的采样时间,则创建温度曲线调节算法任务并将其压入就绪任务队列,然后执行步骤(4),如采样定时器的时间小于所预设的采样时间,则直接执行步骤(4);
(4)、检查就绪任务队列中是否有温度曲线调节算法任务,如有温度曲线调节算法任务,则继续步骤(5),如没有温度曲线调节算法任务,则继续步骤(6);
(5)、执行该温度曲线调节算法任务,如在分配的系统时间片内完成温度曲线调节算法任务,则复位系统的采样定时器后返回步骤(3),如在分配的系统时间片内未完成温度曲线调节算法任务,则挂起该温度曲线调节算法任务后返回步骤(3);
(6)、检查就绪任务队列中是否有通讯任务,该通讯任务由外部设备发起的通讯请求而创建,通讯任务一旦创建,就会压入就绪任务队列,如有通讯任务,则继续步骤(7),如没有通讯任务,则执行步骤(8);
(7)、执行该通讯任务,如在分配的系统时间片内完成通讯任务,则直接返回步骤(3),如在分配的系统时间片内未完成通讯任务,则挂起该通讯任务后返回步骤(3);
(8)、执行逻辑控制任务,如在分配的系统时间片内完成逻辑控制任务,则返回执行步骤(2),如在分配的系统时间片内未完成逻辑控制任务,则挂起该逻辑控制任务后返回执行步骤(3)。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所涉及的波峰焊/回流焊专用PLC实时多任务控制方法克服现有技术中以单线程PLC来控制波峰焊/回流焊工艺所存在的实时性差、控制效率低和控制精度差的缺点,采用并行多任务结构,可大大提高PLC在波峰焊/回流焊应用中的控制效率与精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波峰焊/回流焊专用PLC实时多任务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同辰智能控制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同辰智能控制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830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报文传输方法、系统及端设备处理器
- 下一篇:苷脲二聚体的合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