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接触无源射频标签及其阅读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79032.0 | 申请日: | 2006-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64014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31 |
发明(设计)人: | 乔东海;汤亮;宫铭举;田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K19/077 | 分类号: | G06K19/077;G06K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高存秀 |
地址: | 100080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触 无源 射频 标签 及其 阅读 系统 | ||
1、一种非接触无源射频标签,包括射频信号源和射频天线(301),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信号源采用体声波多模谐振结构,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分布的体声波谐振腔体(310)、底电极(330)、压电薄膜(340)和顶电极(360);所述体声波谐振腔体(310)是一种体声波传播固体介质,其固体介质材料采用蓝宝石单晶、钇铝石榴石或熔融石英;所述底电极(330)和顶电极(360)均为金属电极,所述的底电极(330)和顶电极(360)与所述的射频天线(301)连接。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无源射频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信号源还包括位于体声波谐振腔体(310)和底电极(330)之间的声学耦合层(320);所述声学耦合层(320)是用于声学阻抗匹配的一层或多层声传播介质。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无源射频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信号源还包括位于压电薄膜(340)和顶电极(360)之间的绝缘层(350)。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无源射频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薄膜(340)是磁控溅射方法生成的压电薄膜,或者是化学微加工方法制作的压电单晶薄膜,或者是用溶胶法制作的压电薄膜。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无源射频标签,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在射频天线(301)和射频信号源之间实现阻抗匹配的天线匹配电路(302);所述的底电极(330)和顶电极(360)不直接与所述的射频天线(301)连接,而是与所述天线匹配电路(302)的一个端口连接,所述天线匹配电路(302)的另一个端口与所述射频天线(301)相连接。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无源射频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射频天线(301)采用鞭状天线或复合介质天线,或者采用与所述射频信号源集成在一起的微带天线,或者采用导电油墨制作的线状天线。
7、一种非接触无源射频标签阅读系统,包括阅读器(400)和阅读器天线(401),所述阅读器(400)是一种负责射频标签查询信号的发射和接收的雷达收发设备,所述阅读器(400)包括查询信号发生器、外部接口控制单元、信号检测解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阅读器(400)还包括语音提示单元、射频收发开关、显示单元以及控制上述各单元的嵌入式计算机单元;所述的阅读器(400)还包括连接在查询信号发生器与射频收发开关之间的功率放大器,以及连接在射频收发开关与信号检测解码电路之间的低噪声放大器;所述射频收发开关与所述阅读器天线(401)连接,所述阅读系统采用如下四种信号的一种或组合作为查询信号:
1)包含相应非接触无源射频标签中体声波多模谐振结构工作带宽高频信号频谱分量的短脉冲信号;
2)包含相应非接触无源射频标签中体声波多模谐振结构谐振频率点或非谐振点的单一高频信号调制的有一定宽度的脉冲信号;
3)包含相应非接触无源射频标签中体声波多模谐振结构工作带宽的扫频信号调制的有一定宽度的脉冲信号;
4)包含相应非接触无源射频标签中体声波多模谐振结构谐振频率点或非谐振点的高频编码调制的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7903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