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菊科植物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610047846.6 申请日: 2006-09-22
公开(公告)号: CN101147914A 公开(公告)日: 2008-03-26
发明(设计)人: 魏树和;周启星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主分类号: B09C1/00 分类号: B09C1/00;B09C1/10
代理公司: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许宗富;周秀梅
地址: 110016辽*** 国省代码: 辽宁;2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利用 菊科 植物 修复 污染 土壤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污染环境的植物修复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利用菊科植物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

背景技术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途径通常有以下两种:一是金属矿开采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污染类型主要有坑口周围土壤中矿床矿物在水、气、热等环境因素长期作用下而形成的重金属污染较严重的土壤;采矿废石堆放过程中因淋滤等原因造成的重金属污染土壤;含有较高浓度重金属的矿山废水对土壤造成的污染等。二是工业污水灌溉农田引发的重金属污染土壤,具有代表性的是我国发现最早,面积较大,而且污染又十分严重的沈阳张士灌区污染土壤,其主要重金属污染物是Cd[文献1:吴燕玉,陈涛,张学询.1986.沈阳张士灌区镉的污染生态研究.见:高拯民主编,土壤-植物系统污染生态研究.295-301]。Cd是环境中的有毒物质,是生物体的非必需元素,其化合物的毒性很大,蓄积性很强,高浓度的镉对大多数动物有致畸、致突变和致癌作用,因此,镉污染土壤急需修复。

世界各国对土壤重金属污染十分重视,采取了各种各样的修复方法,如消除重金属毒性的固化技术、玻璃化技术,修复挥发性重金属的电动力修复技术等。但这些技术对污染场地破坏较大,修复费用昂贵,且存在着运输、储存、回填等新的环境问题,在小面积或重污染土壤处理中作用很大,甚至不可替代,但对于面积巨大、污染程度较轻的污染土壤来说则难以应用。因此,人们寻求费用较低、修复效果又好的革新技术。植物修复技术利用重金属超积累植物/超富集植物的提取作用在稳定污染土壤减少风蚀、水蚀及不引起地下水二次污染的同时,使污染土壤得到修复,既不破坏污染现场土壤结构、培肥地力,又减少修复费用,已成为世界各国竞相研究的热点。

超积累植物(Hyperaccmulator)也叫超富集植物,这一定义最初是由Brooks等提出的,当时用以命名茎中Ni含量(干重)大于1000mg/kg的植物[文献2:BrooksR.R.,Lee J.,Reeves R.D.,et al.1977.Detectionof nickliferous rocks by analysis of herbariums pecies of indicatorplants.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7:49~77]。现超积累植物的概念已扩大到植物对所有金属元素的超量富集现象,即是指能超量富集一种或同时富集几种金属元素的植物。现一般认为[文献3:Chaney R.L.,Malik M.,LiY.M.,et al.1997,Phytoremediation of soil metals.CurrentOpinions in Biotechnology.8:279~284;文献4:Brooks,R.R.,Chambers,M.F.,Nicks,L.J.,Robinson,B.H.,1998.Phytoming.Trends in PlantScience.3,(9):359~362;文献5:Salt D E.Phytoextraction:presentapplications and future promise.2000.In:Wise D L,et al.(eds.),Bio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s.New York,Marcel Dekker]超积累植物应同时具备三个特征:一是植物地上部(茎或叶)金属含量是普通植物在同一生长条件下的100倍,其临界含量分别为Zn 10000mg/kg、Cd 100mg/kg、Cu 1mg/kg,Pb、Cu、Ni、Co均为1000mg/kg;二是植物地上部重金属含量大于根部该种金属含量;三是植物的生长没有出现明显的毒害症状。其实,植物地上部生物量没有明显下降(与生长在未污染土壤同种植物生物量相比)同时植物地上部富集系数大于1也是必不可少的特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478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