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菊科植物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47846.6 | 申请日: | 2006-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791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26 |
发明(设计)人: | 魏树和;周启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9C1/00 | 分类号: | B09C1/00;B09C1/1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许宗富;周秀梅 |
地址: | 110016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菊科 植物 修复 污染 土壤 方法 | ||
1.一种利用菊科植物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含污染物镉的土壤上种植菊科植物,当菊科植物长到成熟期时,将植物整体从污染土壤上移走,从而实现除去土壤中污染物镉的目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菊科植物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菊科植物可为:三叶鬼针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菊科植物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三叶鬼针草是指将幼苗期的三叶鬼针草移植在含污染物镉的土壤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菊科植物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含污染物镉的土壤上种植三叶鬼针草,可采用露天栽培,根据土壤缺水情况,浇水,使土壤含水量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40~9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菊科植物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含污染物镉的土壤上采用复种的方式种植三叶鬼针草,即在第一茬三叶鬼针草成熟时,将植物整体从污染土壤上移走,再种植第二茬三叶鬼针草,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最终修复镉污染土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4784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手动功能的撞击、雨淋式灭火装置
- 下一篇: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