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保刮涂料的制作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610044827.8 申请日: 2006-06-16
公开(公告)号: CN101089102A 公开(公告)日: 2007-12-19
发明(设计)人: 王林 申请(专利权)人: 王林
主分类号: C09D161/06 分类号: C09D161/06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55100山东省***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环保 涂料 制作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建筑涂料。

技术背景

木炭是木材或木质原料经过不完全燃烧,或者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热解,所残留的深褐色或黑色多孔固体燃料。是保持木材原来构造和孔内残留焦油的不纯的无定形碳。中国商代的青铜器和春秋战国时代铁器的冶炼都用木炭,利用其吸湿性来观测气候变化等。现在除仍作生活燃料外,还用作金属冶炼、食品和轻工业的燃料,电炉冶炼的还原剂,金属精制时用作覆盖剂保护金属不被氧化。在化学工业上常作二硫化碳和活性炭等的原料。此外还在研磨、绘画、化妆、医药、火药、渗碳、粉末合金等各方面应用。按烧炭用的原料可分为:①硬阔木炭。由硬阔叶材如壳斗科麻栎属、栲属树木为主,次要的还有桦木属等。②阔叶木炭。由硬、软阔叶材混合烧制的炭。③松木炭。由松木或其他针叶材烧制的炭。此外还有用竹类烧制的竹炭和用果壳、果核(椰子壳、桃核)等木质原料烧制的果核炭。从家用炉灶中收取的柴炭则俗称桴炭。如将木炭粉碎后拌以适当的粘合剂,再进行压积成型和焙烧则制成压积炭。按烧炭工艺分白炭和黑炭。木炭主要成分是碳元素,此外还有氢、氧、氮以及少量的其他元素,其含量与树种的关系不大,主要取决于炭化的最终温度。木炭属于憎水性物质,灰分含量在6%以内,孔隙占木炭体积7%以上,比重一般为1.3~1.4,发热量取决于炭化条件,一般在8000千卡/千克左右,木炭的还原能力大于焦炭,从而用作金属冶炼的还原剂和覆盖剂。木炭有大量的微孔和过渡孔,使它不仅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而且孔内焦油物质被排除后将有很好的吸咐性能,所以是制备活性炭的重要原料。人们常用木炭取暖,烧烤、火锅用的燃料,特别是机制木炭,由于它的无烟味,发热量大,燃烧时间长,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木炭上有着纵横无数的洞孔,这些洞孔具有吸附各种各样的物质以及发放出吸附着的物质的功能,所以,人们用它作除湿剂。在潮湿时,木炭会吸收潮气,在干燥的时候,它会把吸收了的潮湿发放出来,从而出色地发挥调节湿度的作用。此外,木炭还能消除房间里的气味和有害物质等。目前建筑用刮涂料(又名腻子),包括内墙和外墙涂料,通常使用在腻子找平后作为色面的材料。腻子常用聚乙烯醇胶及填料制成。在第一道工序腻子施工完毕再作涂料施工(二道工序),由于材料的原因,起泡、脱层、不耐水冼、不耐久等已是工程上的疑难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环保刮涂料,该涂料可克服现有涂料及腻子功能的不足,可兼作涂料和腻子使用,又可同时代替涂料和腻子使用,它可以由原二个工序改为一个工序完成(减少了一个工序),其表面具有无可取代亮丽的感观性及材料的耐久性、耐水性和优良的隔热效果。在潮湿时,会吸收潮气,在干燥的时候,它会把吸收了的潮湿发放出来,从而出色地发挥调节湿度的作用。此外,还能消除房间里的气味和有害物质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述的环保刮涂料由改性丙烯酸和硅溶胶组成,其配方包括:(重量)硅溶胶4-7%、改性丙烯酸10-16%、碳酸钙粉30-38%、木炭粉8-10%、调节剂丁5-6%、酚醛树脂胶7一11%、滑石粉20-26%。

本发明所述的环保刮涂料的制作方法:

1)先将丙烯酸进行改性,使其符合高效防水性及其它材料互溶性,在常温条件下进行。

2)在高速条件下,将上述配方中的原料混合。

3)按单、双组份要求,可将调节剂丁分别包装。

具体步骤包括:

在合成釜中加入丙烯酸(市售),在室温下,加入调节剂丁,高速搅拌120分钟,得到伸缩率为700%的胶体成膜,然后加入硅溶胶(市售),氯化石腊,高速搅拌30分钟,最后加入酚醛树脂胶和其它添加剂,高速搅拌65分钟,得出涂膜为乳白、光亮状的产品。高速搅拌为200转/分.——300转/分。

实施例:

在合成釜中加入丙烯酸16公斤,在15-35℃加入滑石粉28公斤,调节剂丁5公斤,搅拌120分钟,得到胶体成膜伸缩率为700%,然后高速搅拌下(速度200转/分一300转/分)加入硅溶胶6公斤,和氯化石腊,再高速搅拌30分钟。最后加入碳酸钙粉40公斤、木炭粉10公斤、酚醛树脂胶9公斤,搅拌65分钟,得出涂膜为乳白、光亮状的产品。

本发明所提供的环保刮涂料与现在通用的涂料(腻子)相比有如下优点和效果:

1、优异的耐水性:常用的腻子对水较敏感,在水浸泡下,粘结强度不断下降,本产品在水浸期间粘结强度不会降低。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林,未经王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448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