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汗光复合牢度提升剂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0610030240.1 | 申请日: | 2006-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3093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7 |
发明(设计)人: | 顾志安;曹万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德桑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P5/06 | 分类号: | D06P5/06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罗大忱 |
地址: | 201802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牢度 提升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印染助剂,尤其涉及一种汗光复合牢度提升剂。
背景技术
汗光复合牢度简称汗光牢度,指纺织品的颜色对它在服用过程中所受人体汗液和日光共同作用影响的抵抗力。汗液中的组分和日光中的能量会对染料发生作用而使染物产生色变。正是汗液组分和日光中的能量的共同作用使一些原先汗渍色牢度和耐光色牢度很好的染料,汗光复合牢度却很差。原因可能是染料在光、汗以及氧气的复合作用下发生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导致染料中的偶氮键断裂或其它发色基团的破坏而使染物褪色。
活性染料色谱齐全,价格低廉,应用广泛,但汗光牢度却很差,虽然一些公司成功开发出少数汗光牢度较好的染料,但色谱有限,且价格昂贵,不能满足需要。
目前,常规的方法所采用的汗光复合牢度提升剂,性能单一,不能同时满足汗和光的牢度的同时提升,如日本理研公司所生产的汗光复合牢度提升剂UVS-327,因此开发研究一种新的汗光复合牢度提升剂,是有关部门所十分期望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公开一种汗光复合牢度提升剂及其应用,以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陷。
本发明的汗光复合牢度提升剂的组分和重量份数含量包括:
羟基苯基苯并三氮唑 4-16份
二苯甲酮衍生物 5-10份
水杨酸衍生物 3-12份
SiO2 5-8份
肉桂酸钠 3-5份
硝基苯衍生物 3-5份
对苯二甲醛衍生物 3-10份
乙二醇单乙醚 30-70份
所说的羟基苯基苯并三氮唑,可采用市售产品,如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生产的牌号为UV-326的产品;其主要作用是对日光中的紫外线部分进行吸收;
所说的二苯甲酮衍生物选自3-甲氧基二苯甲酮、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或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中的一种,可采用市售产品,如克莱恩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其主要作用是是对日光中的紫外线部分进行吸收;
所说的水杨酸衍生物选自水杨酸甲酯、水杨酸丁酯、4-甲氧基水杨酸甲酯或4-甲氧基水杨酸丁酯中的一种,可采用市售产品,其主要作用是是对日光中的紫外线部分进行吸收,延缓光致氧化还原反应的进程;
所说的硝基苯衍生物选自2-甲基硝基苯、对硝基苯胺、邻硝基苯胺或4-甲基硝基苯中的一种,可采用市售产品;其主要作用是抑制或破坏汗液中还原剂对染料的光致还原作用,为单线态氧淬灭剂;
所说的对苯二甲醛衍生物选自对苯二甲醛、2-硝基对苯二甲醛、2-甲基对苯二甲醛或2-磺酸基对苯二甲醛中的一种,可采用市售产品;其主要作用是破坏汗液中还原剂、氨基酸等物质,抑制其对染料的光致还原作用,为三线态氧淬灭剂;
所说的乙二醇单乙醚是溶剂。
本发明的汗光复合牢度提升剂的制备方法是十分简单的,为一般的物理混合方法。
本发明的汗光复合牢度提升剂,可用于织物印染后的处理,应用方法包括浸染或轧染,所说的浸染包括如下步骤:
将需要处理的织物浸渍在含有上述的汗光复合牢度提升剂的水中,其中,汗光复合牢度提升剂浓度为2g/L-4g/L,浴比1∶10~20,40-60℃浸渍处理15-20分钟,烘干,即可。
所说的轧染包括如下步骤:
将需要处理的织物在含有上述的汗光复合牢度提升剂的水中一浸一轧,轧液率75~85%,烘干,其中:汗光复合牢度提升剂浓度为10-30g/L。
本发明的汗光复合牢度提升剂,对各种活性染料的汗光牢度可提高1-2级,能够满足有关部门的需要。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中,原料的用量均为重量份。
实施例1
羟基苯基苯并三氮唑4份,二苯甲酮衍生物10份,水杨酸衍生物12份,SiO25份,肉桂酸钠5份,硝基苯衍生物5份,对苯二甲醛衍生物3份,乙二醇单乙醚30份。
二苯甲酮衍生物采用的是4-甲氧基二苯甲酮;
水杨酸衍生物采用的是4-甲氧基水杨酸丁酯;
硝基苯衍生物采用的是2-甲基硝基苯;
对苯二甲醛衍生物采用的是2-硝基对苯二甲醛;
将上述原料混合,搅拌,即获得所说的汗光复合牢度提升剂。
织物:纯棉漂白府绸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德桑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德桑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302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