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柘树总黄酮有效部位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610029374.1 | 申请日: | 2006-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237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发明(设计)人: | 侯爱君;黄建明;朱国福;翁伟宇;王枚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366 | 分类号: | A61K31/366;A61K36/60;A61K9/20;A61K9/48;A61K9/08;A61K9/12;A61P3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桂琴 |
地址: | 2004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柘树总 黄酮 有效 部位 提取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中药制药领域,涉及柘树总黄酮有效部位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柘树Cudrania tricuspidata(Carr.)Bur.为桑科(Moraceae)柘属植物,又名柘木,其根入药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经、健脾益胃及消炎止痛等功效,临床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脾虚泄泻及黄疸等症,近年来又用于治疗胃癌等消化系统肿瘤。
八十年代初,上海中药二厂将柘树根的提取液制成柘木糖浆,用于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有一定疗效,但该制剂存在剂型老化,活性成分不明,缺少定量的质量标准等缺陷,因此直接影响其制备工艺的科学性和临床疗效。上海中药研究所在柘木糖浆剂的基础上对制备工艺进行了改进,相关技术为:1.“一种含柘木提取物的固体制剂及制备方法”,公开号CN 1515294A。其中公开了所制备的提取物,以7-葡萄糖-山奈酚为对照品,总黄酮含量为3-40%,7-葡萄糖-山奈酚的含量为0.3-4%。但该技术得到的提取物,总黄酮含量较低,达不到有效部位总黄酮含量大于50%的标准;并且该法以7-葡萄糖-山奈酚为定量分析的对照品,而该化合物是否为提取物中的抗肿瘤有效成分有待进一步证明;此外,该方法所得提取物的体内外抗肿瘤药效试验表明,受试样品浓度高,抗肿瘤效果不显著。
另有文献报道,柘树根黄酮提取物具有抗肿瘤活性,并涉及提取物的制备工艺,相关技术为:2.中医药学报,1998,5,47-48;3.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9(3):75-77。但上述两种技术得到的提取物,总黄酮含量较低,药效不理想;或因提取物中有效成分未知,选用芦丁作为对照品进行总黄酮的含量测定,而迄今为止,未见文献报道柘树根中含有芦丁。
现有技术对柘树根的抗肿瘤活性成分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发现其有效成分为多种异戊烯基口山酮化合物(4.Bioorganic&Medicinal Chemistry,2004,12(8):1947-1953;5.Chemistry&Biodiversity,2005,2(1):131-138;6.“异戊烯基口山酮类化合物及其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公开号CN 1557815A)。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柘树总黄酮有效部位提取物。
本发明以含量较高、活性较好的异戊烯基口山酮化合物为定量指标,提供了总黄酮含量高、质量可控、稳定,药效显著的柘树总黄酮提取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有效部位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以总黄酮含量和/或异戊烯基口山酮化合物含量为定量指标,其中总黄酮含量为50-90%,异戊烯基口山酮化合物含量为10-30%。
本发明所述的异戊烯基口山酮化合物含量是化合物柘树口山酮乙、柘树口山酮丁、柘树口山酮己和macluraxanthone B4种异戊烯基口山酮的含量之和。
本发明采用下述方法制备柘树总黄酮有效部位提取物:
(1)提取
粉碎柘树根后,用65-95%含水乙醇渗漉或加热回流提取,将提取液浓缩备用;
(2)纯化
将上述所得浓缩液进行大孔树脂吸附,用5-50%C1-C5的低级醇水溶液淋洗除去杂质后,用50-95%C1-C5的低级醇洗脱,将洗脱液浓缩至干或除去低级醇后喷雾干燥,得提取物。
具体通过下述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293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视频系统媒体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
- 下一篇:刹车压力平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