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乙醇合成燃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610016915.7 | 申请日: | 2006-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82002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05 |
发明(设计)人: | 李敏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敏超 |
主分类号: | C10L1/02 | 分类号: | C10L1/02 |
代理公司: | 四平市新时代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石岱 |
地址: | 136500吉林省梨***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乙醇 合成 燃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体燃料,具体的说是一种采用乙醇为主 要原料制备的乙醇合成燃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能源危机的问 题已经成为阻碍世界各个国家经济发展和建设的首要问题,受资 源的影响,我国原油供求矛盾日益突出,从1993年开始,我国 成为石油净进口国,每年需要花大量的外汇进口石油及石油产 品。《″十五″计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开发燃料酒精等石油替 代品,采取措施节约石油资源。乙醇俗称酒精,车用乙醇汽油是 把变性燃料乙醇和汽油按一定比例混配形成的一种新型汽车燃 料。它不影响汽车的行驶性能,还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乙醇 汽油的推广及使用,不仅可以缓解因石油资源短缺而造成的经济 压力,还可以消化陈粮,为粮食相对过剩问题开辟一条新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以再生资源为基础、减少大气污 染、节省国家外汇的消耗、采用乙醇为主要原料制备的乙醇合成 燃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乙醇合成燃料的主要原料及 重量配比为:乙醇:100份;丁烷6.5~17份,配制的温度范 围为+20℃~-20℃,合成后所得燃料的压力为0.2mpa。
具体制备过程:在配制乙醇合成燃料的环境温度下,首先将 浓度95%以上的乙醇放入密闭的罐中,然后注入丁烷使罐内压力 达到0.2mpa,关闭阀门后使罐体摆动30分钟,使之均匀混合, 放置时间大于24小时,其所得混合液即为本发明产品。
所述的乙醇合成燃料的配制温度范围是+20℃~-20℃。
所述的乙醇合成燃料的配制混合过程应以在配制乙醇合成 燃料的环境温度下容器内压力达到0.2mpa为准。
本发明产品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由于采用乙醇为主要原料,可以消化陈粮,消除了目前 粮食过剩所引起的收藏及保值的技术和费用问题,从而增加了农 民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为粮食深加工找到了一个好的出路。
2、减少了大气污染和有害气体的排放量,有助于人口、交 通运输繁忙的大都市的发展和民众的健康。
3、减少了我国石油的进口量,节省国家外汇的消耗,提高 了我国能源自给自足的能力,乙醇合成燃料的推广及使用,不仅 可以缓解因石油资源短缺而造成的经济压力,而且为粮食相对过 剩问题开辟一条新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在环境温度为20℃时,制做乙醇合成燃料。
首先将浓度为95%的乙醇100公斤注入罐体能容纳120公斤 乙醇的带有压力表的容器中,然后向罐体内注入丁烷6.5公斤, 使压力保持在0.2mpa左右,关闭阀门后摆动罐体30分钟,使之 均匀混合,放置时间超过24小时即得到106公斤的乙醇合成燃 料,其中有少量的丁烷以气体的形式存在于罐体的上面。
实施例2:
在环境温度为0℃时,制做乙醇合成燃料。
首先将浓度为95%的乙醇100公斤注入罐体容积可达120公 斤的带有压力表的容器中,然后向罐体内注入丁烷12公斤使压 力保持在0.2mpa左右,关闭阀门后摆动罐体30分钟,使之均匀 混合,时间超过24小时即得到重量为112公斤左右的乙醇合成 燃料,其中有少量的丁烷以气体的形式存在于罐体的上面。
实施例3:
在环境温度为-20℃时,制做乙醇合成燃料。
首先将浓度为95%的乙醇100公斤注入罐体容积可达120公 斤的带有压力表的容器中,然后注入丁烷17公斤使压力保持在 0.2mpa左右,关闭阀门后使罐体摆动30分钟,使之均匀混合, 超过24小时即得到重量为117公斤左右的乙醇合成燃料,其中 有少量的丁烷以气体的形式存在于罐体的上面。
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1.因乙醇合成燃料易挥发,会在油箱内自然产生一定压力。 所以,以自然压力燃烧的汽车在油路出口应有限压装置,压力值 为0-0.01个大气压。
2.油箱应处于密闭状态。
3.在零度以上时,液化气、沼气或天然气可代替丁烷使用。
4.机动车使用此液体时请调整风门及怠速。
5、乙醇的纯度和丁烷配比的多少决定乙醇合成燃料的燃烧 值。
6、本乙醇合成燃料的最佳使用环境温度范围是+30℃~- 20℃,使用的温度应与配置的温度相同,也就是说在什么温度下 配制就应在什么温度下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敏超,未经李敏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169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器及其电路装置
- 下一篇:一种内服治疗阴道炎的中药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