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掌控型鼠标及其使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12643.3 | 申请日: | 2006-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63907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31 |
发明(设计)人: | 杨子敬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子敬 |
主分类号: | G06F3/033 | 分类号: | G06F3/03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31河北省石家***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掌控 鼠标 及其 使用方法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鼠标。尤其是一种可以不使用手指,仅用手掌就可以操纵的鼠标及一种将此鼠标应用于计算机上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鼠标分为有轨迹球和无轨迹球两种,其共同之处为至少有左右两个键,操作者用手掌和手指移动鼠标,鼠标通过机电或光电系统将鼠标的移动转化为光标在屏幕上的移动,到达需要的位置后操作者用手指点击左或右键完成操作。其缺点是手腕的摆动和手指的点击动作较多,需要操作者的手指较灵活,对手指及手腕有可能造成过劳形成伤害,对于手指不灵便或有残缺的人尤其不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鼠标需较多依靠手指的不便,本发明提供一种掌控型鼠标及其使用方法,操作者可以不使用手指,仅用手掌即可操作,使操作更为简便,利于手部健康,更给手指不灵便或有缺陷的人士带来方便。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鼠标包括轨迹球和底座两大部件。轨迹球为一正圆球体,其直径介于30毫米至120毫米。底座要大于轨迹球的一半,也可与更大的物体作固定连接或制作成一体,如与计算机主机、键盘、显示器或电脑桌、电脑椅等。底座上还装置有以下3套机构:
1、轨迹球支撑和复位机构。它的作用是将轨迹球限制在底座上适当的范围内,保证轨迹球可方便地转动,也可做小范围移动并能在移动后自主复位。它由一个支架和一组弹性部件组成
2、轨迹球旋转运动探测部件,其作用是探测轨迹球的旋转动作并将其报告主机从而使电脑做出相应反应,屏幕上的光标作相应移动。可采用机械光电等方式,均可采用现有技术。
3、轨迹球位置移动探测部件,它探测轨迹球的位置移动并报告主机,当轨迹球的位置移动时,如向下、左、前、右甚至右下等方向移动时该机构做出相应反应。现有鼠标的击键效果在本发明中由此种反应来完成。
鼠标各运动探测部件与主机之间有有线或无线连接。
本发明的工作方法为:
操作者将手掌放在轨迹球上,推动轨迹球转动,即轨迹球表面沿操作者推动的方向移动;设置在凹坑表面的轨迹球旋转运动探测机构探测到该移动报告电脑主机,则光标在屏幕上作相应移动;
光标到达操作者希望位置后,操作者手掌向下、前、后及其它规定方向压击轨迹球,使轨迹球位置移动,由位置移动探测机构报告主机;
主机接到轨迹球旋转运动探测机构和轨迹球位置移动探测机构报告,进行分析判断,认定操作者寻找击键目标时推动轨迹球旋转运动所形成的光标移动成立和找到目标后击键时的轨迹球位置移动形成击键;
这样即有了一个完整的工作循环。
本发明所述鼠标应用时须有与之配套的软件支持,否则在现有软件环境下实施本发明时,容易出现一个问题,即当操作者转动轨迹球使光标到达需要的位置后压击轨迹球进行击键操作时,可能会下意识的同时轻微转动轨迹球,使光标在击键动作完成之前又偏离了目标,形成误击。也可能在转动轨迹球时用力过度而使轨迹球发生位置移动而形成误击。为避免上述问题,配套软件须安装在使用此种鼠标的计算机内,由鼠标传递到主机的各种信号,先由此软件进行分析。人们在操作鼠标时,当光标到达预定目标会停下来,然后开始击键动作。这个停顿的时间因人而异,但具体到每一个人操作时有趋同性,操作者可预先通过该程序设定自己的这个停顿时间的最小值。电脑即认定这样的一个停顿为击键动作的第一步并记录下此时光标指向的目标作为击键目标以免误击。如没有这样一个停顿,则之后的轨迹球位置移动也不被认为是击键。从而排除了前述误击的可能。具体工作的过程如下:
预先要设定轨迹球的位置移动到何位置为何种击键动作,设定操作者在准备击键时需有的最短停顿时间A,设定操作者完成一个击键动作需要的最长时间B;
当等于或大于A时间的停顿出现时,电脑即认定这样的一个停顿为击键动作的第一步并记录下此时光标指向的目标作为击键目标以免误击;
如随后发生击键则成立;
如随后发生轨迹球转动,在此之后的B时间内发生的击键也成立,此击键动作指向的目标应为此前记录的目标,即此时的轨迹球转动被认为是无意的误动。
如果在轨迹球开始转动之后的B时间内未发生击键动作,则之后发生的击键动作不成立,此时计算机认为只有鼠标轨迹球的转动或停顿才是可以接受的,只有再有一个达到A时间的停顿之后才会有击键成立。从而避免误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子敬,未经杨子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126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结构的换热器喷头
- 下一篇:一种四冲程柴油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