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站和通信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580051736.0 | 申请日: | 2005-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7365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发明(设计)人: | 庭野和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Q7/38 | 分类号: | H04Q7/3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岳;刘宗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通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应用了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实施的移动站(mobile station)及通信方法,尤其涉及在设定了在上行链路发送高速分组数据(packet data)的信道的移动体通信系统中实施的移动站及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高速CDMA移动体通信方式,国际电信联盟(ITU)采用称为第3代的多个通信标准作为IMT-2000,关于其中之一的W-CDMA(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频分双工))于2001年在日本已开始商用服务。W-CDMA方式通过作为标准化团体的3GPP(3rd.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确定以1999年汇总的版本1999版(Version名:3.x.x)作为最初的规格。当前,作为版本1999的新版,规定了版本4及版本5,并且,版本6正在研究、作成中。
下面,简单说明涉及版本5以前的规格的主要的信道。作为版本1999对应的单独分配给移动站的物理层信道,有DPCCH(DedicatedPhysical Control CHannel:专用物理控制信道)和DPDCH(DedicatedPhysical Data CHannel:专用物理数据信道)。DPCCH用于物理层中的各种控制信息(同步用导频信号、发送功率控制信号等)的发送接收。DPDCH用于来自MAC层(Media Access Control,物理层的上层协议层)的各种数据的发送接收。顺便提及,将用于MAC层与物理层的数据交换的信道称为传输信道(Transport channel)。在版本1999中,将对应于作为物理层信道的DPDCH的传输信道称为DCH(Dedicated Channel:专用信道),可设定多个。另外,对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双方设定上述DPCCH和DPDCH。
在版本5中,为了实现下行链路中的分组发送的效率提高,导入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技术,作为下行链路用的物理层信道,追加HS-PDSCH(High Speed-PhysicalDownlink Shared CHannel:高速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与HS-SCCH(High Speed-Shared Control CHannel:高速共享控制信道)。HS-PDSCH与HS-SCCH在多个移动站使用。HS-PDSCH与版本1999对应的DPDCH一样,发送来自MAC层的数据。HS-SCCH发送在由HS-PDSCH发送数据时的控制信息(发送数据的调制方式、分组数据量等)。
HS-PDSCH的扩散因子(spreading factor)固定为16,可在一次分组发送时对1个移动站分配多个扩频码(spread code)(即多个信道)。在3GPP标准下规定该分配控制(所谓的调度(scheduling))在基站(即一般的通信系统中的固定站侧)进行。另外,在版本5中,作为上行链路用的物理层信道,追加HS-DPCCH(High Speed-Dedicated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移动站使用HS-DPCCH,将对由HS-PDSCH发送的数据的接收判定结果(ACK/NACK)和下行链路无线质量信息(CQI:Channel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符))发送到基站。
基站成对发送HS-PDSCH与HS-SCCH。移动站接收从基站发送的HS-PDSCH与HS-SCCH,判定数据中是否有错误,使用HS-DPCCH发送判定结果(ACK/NACK)。因此,从移动站向基站发送ACK/NACK的频度对应于下行链路的分组的发送频度而变化。另外,移动站根据在通信初始阶段或通信中由固定站侧设定(configuration)并通知给移动站的周期值,将CQI发送给基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5800517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