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多元第二相相变调整铝基固溶体成分的工艺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2140476.3 | 申请日: | 2002-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399004A | 公开(公告)日: | 2003-02-26 |
发明(设计)人: | 张静;潘复生;汤爱涛;丁培道;王文高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F1/04 | 分类号: | C22F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44***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多元 第二 相变 调整 固溶体 成分 工艺 方法 | ||
1.一种利用多元第二相相变调整铝基固溶体成分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工艺方法是利用铝箔用铝合金中存在的几种不同类型的相变反应,通过控制相变热力学和动力学条件,控制相变反应的发生和反应程度实现对固溶体成分的调整,以达到对铝箔毛料Fe、Si固溶度及处理工艺的有效调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多元第二相相变调整铝基固溶体成分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相脱溶反应温度340℃~400℃范围内,同时发生多元第二相相变反应βp()→αc(),其中,x1/y1>x2/y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多元第二相相变调整铝基固溶体成分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340℃~400℃温度范围内,αc()相的脱溶反应和βp()→αc()的相变反应过程存在着最佳固溶贫化点,即Fe、Si元素在Al基体中的固溶度随退火时间的延长而减小,当达到某一极小值后又随退火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多元第二相相变调整铝基固溶体成分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340℃~400℃温度范围内,αc()相的脱溶反应和βp()→αc()的相变反应过程进行中超过最佳固溶贫化点后,基体中Fe、Si固溶度和Fe/Si比的变化将导致另一新相βb()的形成,其中,x3/y3<x1/y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多元第二相相变调整铝基固溶体成分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βb()相的形成将导致铝基体中Fe、Si元素固溶度进一步降低至低于最佳固溶贫化点的固溶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多元第二相相变调整铝基固溶体成分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βb()相的形成可通过30%-70%的冷轧变形及变形后在160℃~240℃的温度范围内退火而得到加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多元第二相相变调整铝基固溶体成分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工艺方法可根据成品箔材的不同厚度,通过控制相变反应的发生和反应程度来调整基体中Fe、Si元素的固溶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4047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重组胸腺素α1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影像数据接收写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