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键盘信号处理方法及键盘信号电路无效
申请号: | 02129666.9 | 申请日: | 2002-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399181A | 公开(公告)日: | 2003-02-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刚;林凌;任惠茹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0 | 分类号: | G06F3/00;G06F3/023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宏祥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键盘 信号 处理 方法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控制技术类,尤其涉及仪表、电器设备的键盘信号的控制技术。
背景技术
键盘是仪器仪表、电器设备与测控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人机对话设备。传统的按键输入识别方法有直接式:每一位按键占用一根I/O口线;矩阵扫描式:M×N位按键占用M+N根I/O口线;或采用专用键盘编码控制芯片,如经典的芯片8279,及近年来出现的BC7280等。按专用键盘编码控制芯片与单片机的接口方式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并口方式,一种是串口方式。不管是那种接口方式,键盘编码控制芯片都要占用单片机两根以上的I/O口线。况且专用键盘编码控制芯片的价值不菲,往往要超过微处理器的价格。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1年第11期公开了“一种用N+1个I/O口实现的N×N矩阵式键盘”,提出了一种用N+1个I/O口实现的N×N矩阵式键盘,在实现N×N位键盘时可以节省N-1根I/O口线。但这种方法其外部接口电路复杂,编程也很复杂。
《国外电子元器件》2001年第12期公开了“节约单片机端口资源的键盘电路”,通过采用组合逻辑的方式,用较少的I/O口线实现较多的按键数。但这种方法仍然需要较复杂的外部接口电路和编程。《电子技术应用》2001年第27(4)期公开了“一种频率编码键盘的设计与实现”,提出了采用一根I/O口线就可实现多位按键,节省I/O口线已到了极点。但这些键盘接口电路都太复杂,需要精度较高的电阻及其品种,不利于推广使用。
中国专利申请第97181777.4号公开了一种键区的输入检测电路的技术方案,中国专利申请第97102341.7号公开了一种键盘暨电阻选择界面电路扫描方法及装置的技术方案,这两项专利的技术方案都是采用不同的电阻构成振荡器,用频率编码实现键值的识别和信号的传输,节省了微处理器的I/O口线。但其键盘接口电路都较复杂,而且需要精度较高的电阻及其品种,工艺性太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键盘信号处理方法的键盘信号电路,解决上述难题,以满足电路简单,制造容易,经济节约等多方面的需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键盘信号处理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将不同阻值的电阻构成的键盘信号电路输出端,与振荡器输入端,或分频器输入端连接;
2,按下键盘的键号开关,由振荡器输出端或分频器输出端,输出不同周期且与所按键号开关呈对应关系的周期信号。
由于本发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因而具有以下的优点:
1,采用信号的周期来实现键值的编码。由于多谐振荡器的输出信号周期与电阻成正比,因而要得到周期不同但它们之间依次相差相同的值时,可以用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连来实现,这样电路简单。
2,使用分频器(带振荡器或不带振荡器),通过键号开关选择不同周期的信号输出,同样实现了键值的编码,电路也十分简单。
3,成本低廉,相比于常规的键盘接口集成电路,本发明的成本只有五分之一。由于微处理器测量脉宽比测量频率简单,容易实现,编程更容易。
4,本发明同样只需一根I/O口线,就能实现多位按键输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键盘信号处理方法的键盘信号电路的键盘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种键盘信号处理方法的键盘信号电路的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二种键盘信号处理方法的键盘信号电路的原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三种键盘信号处理方法的键盘信号电路的原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四种键盘信号处理方法的键盘信号电路的原理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五种键盘信号处理方法的键盘信号电路的原理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六种键盘信号处理方法的键盘信号电路的原理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七种键盘信号处理方法的键盘信号电路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作如下详述:
在图1中,键盘信号处理方法的键盘信号电路,其键盘的键号开关输入端分别设置有数只电阻R,电阻R之间相互串联连接;键盘的键号开关输出端相互并联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296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导引盲道及智能盲人路标系统
- 下一篇:腐植酸复混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