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键盘信号处理方法及键盘信号电路无效
申请号: | 02129666.9 | 申请日: | 2002-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399181A | 公开(公告)日: | 2003-02-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刚;林凌;任惠茹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0 | 分类号: | G06F3/00;G06F3/023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宏祥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键盘 信号 处理 方法 电路 | ||
1.一种键盘信号处理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将不同阻值的电阻构成的键盘信号电路输出端,与振荡器输入端,或分频器输入端连接;
2)按下键盘的键号开关,由振荡器输出端或分频器输出端,输出不同周期且与所按键号开关呈对应关系的周期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键盘信号处理方法的键盘信号电路,其特征在于,键盘的键号输入端分别设置有数只电阻R,电阻R之间相互串联连接;键盘的键号输出端相互并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键盘信号处理方法的键盘信号电路,其特征在于,单运放模块正极输入端与电阻R2、单运放模块输出端顺序连接,单运放模块正极输入端与电阻R1、接地极、电容C、单运放模块负极输入端、电阻RK、单运放模块输出端顺序连接;电阻R3一端与单运放模块正极输入端连接,另一端与单运放模块电源输入端连接;电阻R4一端与单运放模块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单运放模块电源输入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键盘信号处理方法的键盘信号电路,其特征在于,信号输入端VCC与电阻R1、单运放模块A1正极输入端、单运放模块A2负极输入端顺序连接;单运放模块A1负极输入端与电阻RK、单运放模块A2输出端顺序连接;电容C分别与单运放模块A1负极输入端、单运放模块A1输出端连接,电阻R3分别与单运放模块A1输出端、单运放模块A2正极输入端连接,电阻R4分别与单运放模块A2正极输入端、单运放模块A2输出端连接,电阻R2分别与单运放模块A1正极输入端、接地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键盘信号处理方法的键盘信号电路,其特征在于,电阻RK分别与反相器输入端、反相器输出端连接,电容C分别与反相器输入端、接地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键盘信号处理方法的键盘信号电路,其特征在于,分频器为74HC4060型号,其7、5、4、6、14、13、12、1、2、3脚分别与键号开关K1、K2、K3、K4、K5、K6、K7、K8、K9、K10连接,其11、10、9脚分别与电阻RS、电阻RX、电容CX的一端连接,其12脚与接地极连接;电阻RS、电阻RX、电容CX的另一端共同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键盘信号处理方法的键盘信号电路,其特征在于,振荡器由带分频器和晶体振荡器构成,分频器74HC4060型号其7、5、4、6、14、13、12、1、2、3脚分别与键号开关K1、K2、K3、K4、K5、K6、K7、K8、K9、K10连接,其11脚、电容C1、接地极、电容C0、10脚顺序连接;电阻RF、晶体振荡器XTAL的一端分别与74HC4060其11脚连接,另一端分别与与74HC4060其10脚连接,74HC4060其12脚与接地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键盘信号处理方法的键盘信号电路,其特征在于,分频器为74HC4060型号,其9、7、6、5、3、2、4、13、12、14、15、1脚分别与键号开关K1、K2、K3、K4、K5、K6、K7、K8、K9、K10连接;其11脚与外部时钟模块连接,12脚与接地极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键盘信号处理方法的键盘信号电路,其特征在于,分频器由微处理器构成,其键号开关K11、K12、K13、……、K18的一端与微处理器89C51的21脚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微处理器89C51的1、2、3、……、8脚连接;键号开关K21、K22、K23、……、K28的一端与微处理器89C51的22脚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微处理器89C51的1、2、3、……8脚连接;键号开关K81、K82、K83、……、K88的一端与微处理器89C51的28脚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微处理器89C51的1、2、3、……、8脚连接;微处理器89C51的14脚作为输出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2966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导引盲道及智能盲人路标系统
- 下一篇:腐植酸复混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