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恒温器以及该恒温器的安装构造有效
| 申请号: | 01802152.2 | 申请日: | 2001-07-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386177A | 公开(公告)日: | 2002-12-18 |
| 发明(设计)人: | 岩城孝弘;浜野正久;挂水贤一郎;黑坂齐;佐藤一彦;柳沼忠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恒温器株式会社;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16K31/68 | 分类号: | F16K31/68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温大鹏,郑建晖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恒温器 以及 安装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恒温器以及该恒温器的安装构造,上述恒温器配置在内燃机内、并通过隔断、连通冷却液流路而控制冷却液的流动。
技术背景
现在市场所售的车辆内燃机的冷却系统,大半都是通过用水介质做为冷却液的水冷方式来冷却发动机,这种水冷方式的冷却系统用于四轮车辆用的发动机,也广泛用于两轮车辆用的发动机。
前述通过水冷方式的车辆内燃机的冷却系统是由散热器、水泵、恒温器以及橡皮软管等构成;散热器配置在发动机主体的外部,利用橡皮软管等将该散热器和发动机主体连接,使冷却液循环而起到热交换器的作用;水泵是强制性地将冷却液从发动机压送至该散热器;恒温器是控制从散热器流出或是流向散热器的冷却液的流动并将其保持为适当的温度;橡皮软管形成冷却液的循环流路。
这样,防止了由于发动机发热而引起的过热,另外还防止了在寒冷期间的过冷,起到了将发动机总是保持为适宜温度的作用。
参照图10及图11来说明这种水冷方式所使用的一般的恒温器以及该恒温器的安装构造。图10是表示在内燃机的冷却液流路中安装从前的恒温器状态的模式图,图11是图10中的恒温器的安装部的放大图。
如图10所示,恒温器100配置在发动机E主体和散热器R之间形成的冷却液流路110的所定位置。而且如图11所示,在该恒温器100设有由于部件101的作用而进退动作的活塞102,使前述恒温器100其活塞102的进退方向与冷却液的流路方向平行地将前述恒温器100配置在冷却液流路110。
而且,在前述恒温器100,通过活塞102的进退动作来进行阀体103与阀座104的相接、相离,进行冷却液流路的隔断、连通。
另外,图11中的符号105是引导活塞102进退动作的导向部件,符号106是装放蜡的蜡盒,符号107是隔断、连通旁路通路110A的第2阀体。另外,图10的符号P是水泵,符号R是散热器。
这里说明前述恒温器100的动作,如图10(a)所示,在从发动机开始动作至发动机E内达到适宜温度为止的期间,恒温器100关闭冷却液流路110。
即,因为从发动机E的冷却液不流向散热器R,而是通过旁路通路110A向发动机E循环(参见同图(a)的箭头),所以发动机E先达到适宜温度。
另外,发动机E内达到适宜温度后,如图10(b)所示,恒温器100的阀体103打开,打开了散热器R侧的冷却液流路110。结果,冷却液通过散热器R向发动机E循环(参见同图(b)的箭头),使发动机E内冷却而保持适宜温度。
但是,因为前述的从前的恒温器是设置在冷却液流路内部,所以为了保持冷却液流路的流量为一定量,必须将配置恒温器100的冷却液流路110的管径做得粗些。其结果,冷却液流路110的管径变大,不能进行高效率的设计。而且,配置恒温器的位置也有很多限制,进而造成恒温器的安装作业也有困难。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提案(特愿平11-17923号)提出了埋入式恒温器122,如图12所示,该埋入式恒温器是埋入配置在横穿发动机前部(head)120的冷却液流路121所形成的嵌合孔120c。
该埋入式恒温器122是由阀主体123、热敏阀124、盖体126以及螺旋弹簧125组成;阀主体123为中空筒状,并在对应于前述冷却液流路121的位置处设置有入口开口部123a和出口开口部123b;热敏阀124安装在该阀主体123内;盖体126与发动机前部120螺合而固定阀主体123,螺旋弹簧125安装在热敏阀124和盖体126之间、并将热敏阀124向上方按压。
而且,前述热敏阀124是由蜡盒124b、隔膜124d、橡皮活塞124e、支撑片124g、活塞124f以及部件(阀体)124h等构成;蜡盒124b内装有膨胀体的蜡124a;隔膜124d将前述蜡124a的膨胀收缩传递至上层的半流动体124c;上层的橡皮活塞124e通过前述半流动体124c而传递前述隔膜124d的相应动作;支撑片124g传递前述橡皮活塞124e的相应动作;活塞124f传递前述支撑片124g的相应动作、并按压端盖部件123d的配件123e;上述零件层叠装入在部件(阀体)124h内。
将这种结构的埋入式恒温器122埋入配置在横穿发动机前部120的冷却液流路121所形成的嵌合孔120c。
其次,概略说明埋入式恒温器122的动作,暖机运转前的冷却液流路121内的冷却液为低温,该温度通过部件124h的外周面和蜡盒124b传递至蜡盒124b内的蜡124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恒温器株式会社;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日本恒温器株式会社;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8021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装置
- 下一篇:一种采用自然空气为氧化剂的燃料电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