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脊柱滑脱外固定复位器无效
申请号: | 01245454.0 | 申请日: | 2001-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495270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6-19 |
发明(设计)人: | 金正帅;范卫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60 | 分类号: | A61B17/60;A61F5/0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夏平 |
地址: | 21002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脊柱 滑脱 固定 复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骨科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治疗人体脊柱滑脱用的外固定复位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骨科治疗脊柱滑脱,均采用内固定复位器,它是由钉棒或钉板类结构组成,属于短节段器械。该内固定治疗器治疗时创伤较大,器械安装拆卸不便,坚固稳定性较差,复位力较弱。它治疗时为一次性复位,有时不易成功,还可能引起神经损伤。又因为内固定复位器属短节段器械,其受力机制如同悬臂吊,使其下位螺钉的受力很大,易出现螺钉松动、折弯、断裂,甚至拔出,达不到治疗的目的。此外由于人体第4、5腰椎椎弓根外倾角较大,则用内固定复位器治疗时,因器械本身或手术野暴露困难,往往不能适应如此大的外倾角,使得内固定复位器的螺钉外倾角减少,椎体内钉道长度变短,最终致使螺钉固着力减小,影响治疗效果。另外,内固定复位器治疗人体第5腰椎滑脱时,其下位钉只能固定于骶骨,而骶骨为松质骨,不能提供螺钉良好的固着基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治疗时创伤小,治疗成功率高,器械安装拆卸方便,坚固稳定性好,对滑脱椎复位力强的脊柱滑脱外固定复位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脊柱滑脱外固定复位器,其特征在于它由上、下支撑机构和中间的悬吊机构组成,上、下支撑机构的结构相同,均由支架板和一对可调节支柱钉构成,上、下支撑机构的上、下支架板之间通过三根三角形排列的纵向长螺杆连接在一起,悬吊机构由横条、提拉条和牵引钉构成,横条通过提拉杆与提拉条相连,提拉条上设有一对可调节牵引钉,横条两端通过侧架座与对应两端的两根长螺杆的中间可调节连接,横条中间向后通过吊座与后方的一根长螺杆可调节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外固定复位器属长节段器械,其受力机制如同龙门吊,各支柱螺钉受力均匀,不会出现松动、折弯、断裂等现象,它的治疗方法是采用第一期体外缓慢复位,第二期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治疗成功率高,神经损伤并发症少。本实用新型治疗时创伤小,器械安装拆卸方便,坚固稳定性好,对滑脱椎复位力强。本实用新型第一期复位时充当复位器功能,第二期前路植骨后又可充当外固定器功能,无需内固定。本实用新型治疗第4、5腰椎滑脱时,其长柄椎弓根钉经皮穿钉时外倾角基本不受限制,钉道长度较长,螺钉固着力大。它在治疗第5腰椎滑脱时,其下位长柄椎弓根支柱钉可选择性地固定在骶髂关节旁的坚质骨内,能提供良好的固着基础,可有效保证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本实用新型的脊柱滑脱外固定复位器由上、下支撑机构1、2和中间的悬吊机构3组成,上、下支撑机构1、2的结构相同,均由支架板4和一对可调节支柱钉5构成,上、下支撑机构1、2的上、下支架板4之间通过三根三角形排列的纵向长螺杆6连接在一起,悬吊机构3由横条7、提拉条8和牵引钉9构成,横条7通过提拉杆10与提拉条8相连,提拉条8上设有一对可调节牵引钉9,横条7两端通过侧架座11与对应两端的两根长螺杆6的中间可调节连接,横条7中间向后通过吊座12与后方的一根长螺杆6可调节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人民医院,未经江苏省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454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立体挂饰品
- 下一篇:高架地板可变承载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