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泵的再起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01137185.4 | 申请日: | 2001-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358937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7-17 |
发明(设计)人: | 山田和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田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4B49/03 | 分类号: | F04B49/03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何腾云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再起 装置 | ||
1.一种泵的再起动装置,其泵具备划分送液腔和驱动腔的中心杆,在向一侧驱动中心杆时,将驱动流体供给到该侧的驱动腔,使该侧的送液腔的输送流体排出,同时,一边使中心杆的另外一侧的驱动腔的驱动流体排出,一边将输送流体吸入到该另一侧的送液腔,在向另一侧驱动中心杆时,将驱动流体供给到中心杆的另一侧的驱动腔,使其将该另一侧的送液腔的输送流体排出,同时,一边使中心杆的一侧的驱动腔的驱动流体排出,一边将输送流体吸入到该侧的送液腔,通过该中心杆的往复运动,连续地输送输送流体,其特征是:具备:
切换上述中心杆的移动方向的换向阀;在停止从该换向阀向两个驱动腔供给驱动流体时,通过检测停止向该两个驱动腔供给驱动流体、使驱动流体流入到上述换向阀,使其再次向上述驱动腔供给驱动流体的再起动流体回路。
2.一种膜片式泵的再起动装置,其膜片式泵具备中心杆,在该中心杆的两端分别设有划分送液腔和驱动腔的膜片,在向一侧驱动中心杆时,将驱动流体供给到该侧的驱动腔,使该侧的送液腔的输送流体排出,同时,一边使中心杆的另外一侧的驱动腔的驱动流体排出,一边将输送流体吸入到该另一侧的送液腔,在向另一侧驱动中心杆时,将驱动流体供给到中心杆的另一侧的驱动腔,使其将该另一侧的送液腔的输送流体排出,同时,一边使中心杆的一侧的驱动腔的驱动流体排出,一边将输送流体吸入到该侧的送液腔,通过该中心杆的往复运动,连续地输送输送流体。其特征是:具备:
切换上述中心杆的移动方向的换向阀;在停止从该换向阀向两个驱动腔供给驱动流体时,通过检测停止向该两个驱动腔供给驱动流体、使驱动流体流入到上述换向阀,使其再次向上述驱动腔供给驱动流体的再起动流体回路。
3.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膜片式泵的再起动装置,其特征是:上述换向阀具有阀芯,在该阀芯的移动方向的两侧,设有供给用于切换上述阀芯的移动方向的驱动流体的一对压力腔,使其用上述中心杆的终端,在上述一对压力腔产生压差,以切换上述阀芯的位置。
4.权利要求3所记载的膜片式泵的再起动装置,其特征是:上述一对压力腔分别通过控制阀与上述两驱动腔相连通,在切换上述中心杆的移动方向时,上述中心杆的活动终端使一侧的驱动腔容积减少,通过将与容积正在减少的该驱动腔连通一侧的压力腔的驱动流体排放到该驱动腔,降低该压力腔的压力,切换上述阀芯的位置。
5.权利要求4所记载的膜片式泵的再起动装置,其特征是:上述再起动流体回路具备:检测停止向上述各驱动腔供给驱动流体的3向止回阀;单向阀;从上述一对压力腔之一向大气排放驱动流体的“非”形阀,上述3向止回阀具有2个吸入孔和排出孔,上述单向阀具有吸入孔和排出孔,上述“非”形阀具有输入孔、吸入孔和输出孔,上述3向止回阀的各吸入孔与上述各驱动腔相连通,上述3向止回阀的排出孔与单向阀的吸入孔相连通,上述单向阀的排出孔与上述“非”形阀的输入孔相连通,该“非”形阀的吸入孔与上述一对压力腔之一相连通,上述输出孔向大气敞开,上述“非”形阀的吸入孔和输出孔,在上述阀芯往复运动时,从上述3向止回阀向上述单向阀供给驱动流体,由加在输入孔上的控制压力将其切断,在上述阀芯在其中间位置停止移动时,依靠通过上述3向止回阀和上述单向阀向大气排放驱动流体,使控制压力降低,由此连通上述吸入孔和上述输出孔,从该吸入孔经由上述输出孔向大气排放上述一对压力腔之一的驱动流体,由此使其在一对压力腔产生压差,使上述阀芯从中间停止位置向一侧移动。
6.权利要求5所记载的膜片式泵的再起动装置,其特征是:上述再起动流体回路组装在上述膜片式泵的主体的内部。
7.权利要求3所记载的膜片式泵的再起动装置,其特征是:上述一对压力腔分别与上述两驱动腔相连通,在切换上述中心杆的移动方向时,上述中心杆的移动终端,使一侧的驱动腔容积减少,通过将驱动流体供给到与容积正在减少的该驱动腔不同的驱动腔相连通一侧的压力腔,降低该压力腔的压力,切换上述阀芯的位置。
8.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的任意1项所记载的泵的再起动装置,其特征是:上述驱动流体是压缩空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田株式会社,未经山田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3718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洗衣机和洗衣及烘干机
- 下一篇:电子照相显影剂与形成图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