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传输特性得到改进的屏蔽电缆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01110549.6 | 申请日: | 2001-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318883A | 公开(公告)日: | 2001-10-24 |
发明(设计)人: | 藤野一弘;林耕司;加藤宣和;玉田友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13/00 | 分类号: | H01R13/00;H01R13/652;H01R13/5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王仲贤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输 特性 得到 改进 屏蔽 电缆 连接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与公知的屏蔽电缆连接的屏蔽电缆连接器。
通常的屏蔽电缆包括一根导电的中心导线或一个导电的心线束、一个环绕心线束的管状的绝缘内护套、一个环绕绝缘内护套的导电的屏蔽线和一个环绕屏蔽线的绝缘件。采用屏蔽电缆连接器对屏蔽电缆进行连接。
在日本未审查的专利申请(JP-A)H10-32051中举例对这种屏蔽电缆连接器做了公开。屏蔽电缆连接器包括一个用于固定电缆屏蔽线的接地盘、一与电缆心线束连接的触头和一用于固定接地盘和触头的绝缘框。
在上述屏蔽电缆连接器中,接地盘对电缆的屏蔽线进行固定,但电缆心线束与接地盘之间的位置关系并未固定。此点很可能会导致连接器内传输特性的恶化。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屏蔽电缆连接器,该电缆连接器可以避免其传输特性的恶化。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也在于提出一种屏蔽电缆连接器,该电缆连接器可以避免其传输特性的恶化。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出一种屏蔽电缆连接器,该屏蔽电缆连接器用于与连接有屏蔽电缆的配合连接器进行连接,所述屏蔽电缆具有一第一导线、一环围第一导线的第一绝缘件、一环围所述第一绝缘件的第二绝缘件和一在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绝缘件之间伸展的第二导线,所述屏蔽电缆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框;一由所述绝缘框固定的导电触头,所述导电触头包括一用于与所述配合连接器触接的触接部分和一与所述第一导线连接的电缆连接部分;和一被所述绝缘体固定的金属件,所述金属件包括一板部分,该板部分在所述屏蔽电缆的径向上面向所述第一绝缘件,和一与所述板部分连接的定位部分,所述定位部分用于与所述第一绝缘件结合,从而实现一种在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金属板之间的预定的位置关系。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出一种屏蔽电缆连接器,该屏蔽电缆连接器用于与连接有屏蔽电缆的配合连接器进行连接,所述屏蔽电缆具有一第一导线、一环围第一导线的第一绝缘件、一环围所述第一绝缘件的第二绝缘件和一在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绝缘件之间伸展的第二导线,所述屏蔽电缆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框;一由所述绝缘框固定的导电触头,所述导电触头包括一用于与所述配合连接器触接的触接部分和一与所述第一导线连接的电缆连接部分;和一被所述绝缘体固定的金属件,所述金属件包括一板部分,该板部分在所述屏蔽电缆的径向上面向所述第一绝缘件,和一与所述板部分连接的定位部分,所述定位部分用于与所述第一绝缘件结合,从而实现一种在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金属板之间的预定的位置关系;和一护罩,该护罩对绝缘框和金属件进行覆盖。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出一种屏蔽电缆连接器,该屏蔽电缆连接器用于与连接有多根屏蔽电缆的配合连接器进行连接,每根屏蔽电缆包括一第一导线、一环围第一导线的第一绝缘件、一环围所述第一绝缘件的第二绝缘件和一在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绝缘件之间伸展的第二导线,所述屏蔽电缆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框;多个由所述绝缘框固定的导电触头,每个导电触头包括一用于与所述配合连接器触接的触接部分和一与所述第一导线连接的电缆连接部分;和多个被所述绝缘体固定的金属件,每个金属件包括一板部分,该板部分在所述屏蔽电缆的径向上面向所述第一绝缘件,和一与所述板部分连接的定位部分,所述定位部分用于与所述第一绝缘件结合,从而实现一种在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板部分之间的预定的位置关系;和一定位护罩,该护罩与所述绝缘体接合,绝缘体用于对所述金属件进行罩盖和固定,所述金属件相互之间具有一预定的间隔。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屏蔽电缆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为对图1所示的屏蔽电缆连接器的内部结构加以说明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为在图1所示的屏蔽电缆连接器中应用的金属板的特征部分的放大立体图;和
图4为对图1所示的屏蔽电缆连接器的变型的立体图。
下面将对照图1至3对本发明的屏蔽电缆连接器加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105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