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型汽车中滑门的开启机构无效
申请号: | 00251201.7 | 申请日: | 2000-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2441672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8-08 |
发明(设计)人: | 洪和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惠钢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5/06 | 分类号: | B60J5/06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莉华 |
地址: | 31504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型汽车 中滑门 开启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型汽车中滑门锁的配件,特别适合安装在微型汽车的左、右中滑门上,用于启、闭中滑门锁的微型汽车中滑门的开启机构。
目前微型汽车中滑门锁上的开启机构中,其内把手转板与内开手柄间的传动是通过其间的滑动摩擦而带动内把手转板转动一定角度,从而拉动可调拉杆及调节销开启中滑门锁,打开车门。因摩擦力大,所以易磨损、使用寿命短,同时需很大力才能拉开车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型汽车中滑门的开启机构,能减小摩擦及磨损,提高使用寿命,同时减小开启力。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微型汽车中滑门的开启机构由与内开手柄座活动连接的内开手柄与由连接有弹簧、带调节销的、可调拉杆的内把手转板与固定板、连动板连接成一体构成的传动装置配合所构成,所述传动装置中的内把手转板上还连接带滚轮的滚轮轴。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拿掉汽车门把手)。
图2.图1的A-A视图。
图3.图1的B-B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内开手柄座(12)为上有两带螺孔的凸台及安装孔、矩形孔的板块。
内开手柄(4)截面呈弯折形。
带有弹簧的内开手柄(4)通过销轴(13)与内开手柄座(12)连接成可沿销轴(13)转动的一体,与现有技术一样,不详述。
滚轮(3)为中间有通孔的腰鼓形。可调拉杆(8)为形,一端有螺纹,一端有腰形孔。
内把手转板(2)截面为形,在弯折端固定滚轮轴(5),滚轮(3)套在滚轮轴(5)上,直线端用轴(11)连接带调节销(9)、弹簧(10)的可调拉杆(8)。
连动板(7)、固定板(1)都与现有技术一样。
固定板(1)用弹簧(6)与内把手转板(2)连成一体,固定板(1)、内把手转板(2)、连动板(7)用铆轴(14)连接成可绕铆轴(14)转动的一体,构成开启机构的传动装置。
将传动装置上内把手转板(2)的弯折端穿过内开手柄座(12)上的矩形孔,并贴住内开手柄(4),同时分别将内开手柄座(12)及固定板(1)用螺钉固定在同一基板上(图未画出),安装在汽车的中滑门内,而其上的内开手柄(4)的上部分露在门外,并在其上套有门把手,用螺钉将门把手固定在内开手柄座(12)上的凸台螺孔内。
使用时,只要用手按动内开手柄(4),并向内推,使其转动如图3所示,内开手柄(4)就推动内把手转板(2)上的滚轮(3)转动,通过滚轮轴(5)带动内把手转板(2)转动一角度,由内把手转板(2)拉动可调拉杆(8)及调节销(9)动作,由调节销(9)来开启中门锁,从而打开车门。当推力撤除后,由内把手转板(2)上的弹簧(6)使内把手转板(2)复位。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因在开启机构的内把手转板上安装有带滚轮轴的滚轮,并使滚轮的工作面为腰鼓形,改善了接触条件,又可避免应力集中现象。将内开手柄与内把手转板间的直接滑动摩擦,改进成内开手柄与内把手转板上滚轮间的滚动摩擦,从而减小了摩擦力,并减小内开手柄的磨损,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也降低了打开车门所需的开启力,使其省力、易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惠钢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市惠钢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512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