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行车刹车器的缓冲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0205919.3 | 申请日: | 2000-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408036Y | 公开(公告)日: | 2000-11-29 |
发明(设计)人: | 蔡赐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泽民 |
主分类号: | B62L1/10 | 分类号: | B62L1/1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方惠春 |
地址: | 台湾省彰化县***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刹车 缓冲 装置 | ||
本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刹车器的缓冲装置,是一种足以配装在各种自行车上使用的臂式刹车器。
由于“自行车”不仅是一种相当简便的交通工具,同时更是假日修闲及运动健身的最经济用品,所以在现今交通工具相当进步的时代,自行车仍保有一定的使用销售量,非但国内如此,全球各地亦是相同,可见自行车的使用功能是具有举足轻重的,虽然,骑车者踩踏动力是由链输、链条传动控制轮转的自行车结构,所产生的车行速度虽比不上动力性交通(机车),但由于刹车器的装设关系着骑乘者的安全性,故整体结构的设计性是极为重要的。而目前常见自行车刹车器,结构设计的样式琳琅满目、不胜枚举,却只考量到刹车器的操作性及煞止效果好坏而已,对于刹车后的安全问题则无法顾臁,以致自行车骑乘使用时,必须随时随刻的注意刹车器的控制力度,才可避免车行急速时瞬间刹止的冲击,及刹车动作卡死的困扰,对使用者而言是极不方便的,更何况紧急情况的下意识刹车,根本无法考虑用力大、小辨别的控制,以致于自行车刹车常发生瞬间刹止的冲击不适,令骑者短时间内不能及时回神,更甚者则是由于刹车器完全卡死,造成人车翻倒的危险,目前由于车轮被卡死而使自行车无法继续再骑乘,是其使用上的最大缺点。
本新型的主要目的是,设计一种缓冲自行车刹车器的装置,使其具有改善急速瞬间刹止及刹车卡死危险性的使用功效,达到增进刹车器安全使用的目的。
本新型提供的一种自行车刹车器的缓冲装置,主要是在由弯管及吊线架控制刹车动作的臂式刹车器主体上,增设一组端部分别与吊线架及第二刹车臂枢接的缓冲装置,该缓冲装置由一中空体端孔穿置连结体,并以连结体上枢孔连接吊线架一端,其中空体另端枢孔则与第二刹车臂顶端相接,再将连结体内设牙槽的栓杆部分套装一压缩弹簧,由牙槽与一螺栓锁合,使压缩弹簧可被螺栓头部及中空体内壁拘限,进而利用弹张力迫使连结体常态保持与中空体紧靠状的固止,而组成防止刹车刹止动作过量的缓冲装置,
本新型采用刹车线拉引第一、第二刹车臂的偏动位移距,在足以对缓冲装置的弹簧迫压时自协产生反力作用,使刹车臂不再继续刹车动作,达到缓冲的作用,由于具缓和刹车臂深度刹车的实施作用,因此可使刹车垫的磨损性减少,不但足以延长车垫的使用寿命外,更能够确保刹车器的刹止灵敏性。本新型还提供了自行车刹车器吊线架结构改良,其中可配合现有的臂式刹车器组装,甚至可在旧车上进行增设利用,不仅节省人工、时间耗费,更可提升原有自行车的使用功效性,达到物尽其用及经济效益。
下面结合实例说明:
图1:是本新型结构安装使用的示意图
图2:是本新型结构连接体的另侧详示图。
图3:是本新型结构使用时的作动示意图。
请配合参阅图1及图2的说明所示:本刹车器2主要是由第一刹车臂21、第二刹车臂22、吊线架23、弯管24及刹车线25所组成,其发明重点是在于:在刹车器2上增设一组端部分别与吊线架23及第二刹车臂22枢接缓冲装置3,该缓冲装置3是由一中空体31端孔311穿置连结体32,并以连结体32上枢孔321连接吊线架23一端,其中空体31另端枢孔312则与第二刹车臂22顶端相接,再将连结体32内设牙槽322的栓杆323部分套装一压缩弹簧S,且由牙槽322与一螺栓33锁合,使压缩弹簧S可被螺栓头部及中空体31内壁拘限(参考图2所示),进而利用弹张力迫使连结体32常态保持与中空体31紧靠状的固止(组装常态详如图1所示);使用上,穿设弯管24的煞车线25产生刹车动作,引接第一刹车臂21及间接由吊线架23带动第二刹车臂22的微距位移时,其第二刹车臂22因不对弹簧S形成迫压,所以仅单纯提供刹车器的刹止功效(即一般刹车状态),但是,在刹车动作较大及位移量过剧时,则由于吊线架23滑位的拉引而使连结体32向外抽出(此时弹簧S即为受压状),故可经由弹簧S的弹性抗力反刹车臂21与22继续产生刹车动作,进而达到避免刹车不当、产生完全刹死现象的安全缓冲效果(使用如图3所揭)。本新型还可将中空体元件,改为具有镂空槽的框架或圆套。
综上所陈,本新型确实可以完全突破传统刹车器使用上欠佳、,改良成提供兼具灵敏刹车及缓和刹止卡死的作用功效,达到增进刹车器安全使用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泽民,未经陈泽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059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