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封闭式车门外拉手柄无效
申请号: | 00204456.0 | 申请日: | 2000-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2422173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3-07 |
发明(设计)人: | 张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俊杰 |
主分类号: | B60J5/00 | 分类号: | B60J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675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封闭式 车门 手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门外拉手柄。
目前,在现有技术中,车门的外拉手柄有旋转式、掀拉式、按扭式和手抠式多种。但不管哪种外拉手柄,都属于敞开式,安装在车门上,均与车门表面呈凸起或凹陷状。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车辆行驶时,这些凸起或凹陷形状均给车辆造成了一定的空气阻力。所以,近年来各大汽车制造商都注意到运用空气动力学来改善车辆行驶时的空气阻力。现今的车辆车门外拉手柄都普遍采用手抠式外拉手柄,虽然手抠式外拉手柄比其前几种的空气阻力性较有改善,但它还必须有凹穴存在,不然手无法伸进去拉动手柄。所以,从根本上讲,这种外拉手柄还没有完全解决给车辆所造成的风阻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与车门形成同一面的,没有凸凹形状的封闭式车门外拉手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封闭式车门外拉手柄是:首先把现有手抠式外拉手柄的固定底座增大面积,面积大小可根据手柄的设计形状大小而定,然后在其固定底座上设两个带小孔的支架,小孔支架分别位于手柄的两侧,再把装有活动轴、弹簧、活动盖所组成的端盖安装到小孔支架上。活动端盖两侧留有较窄的沟槽,沟槽低于其端盖表面,并对准手柄外框架板内侧,沟槽的深浅,可根据外框架板厚度而定。活动端盖弹起后其沟槽在外框架档板处被挡住时,应使整个端盖与外框架、手拉柄形成同一平面。当用手拉车门手柄时,手即压下活动端盖使其缩回内侧留出空间,手就可以伸进去抠动手柄把门打开。等车门打开手松掉手柄时,外拉手柄回到原位,而活动端盖因失去手的压力作用在弹簧力的作用下,也回到原位,即与外拉手柄、外框架、车门形成同一平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传统车门外拉手柄相比较,具有改变现有传统车门外拉手柄与车门表面所形成的凸起或凹陷形状,因而具有与车身表面形成整体性、光滑性和美观性,解决了车门外拉手柄给车辆造成的空气阻力,提高车辆动力性。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封闭式车门外拉手柄的外观结构视图。
图2是图1所示封闭式车门外拉手柄活动端盖的结构视图。
图3是实用新型封闭式车门外拉手柄的另一种外观结构视图。
现结合图1、图2来说明:图1:外框架2与整个外拉手柄的固定底座1相连固定,外拉手柄3与活动端盖4分别固定在底座1的支架上。活动端盖4结构如图2:活动端盖4上安有活动轴5,活动轴5上装有弹簧6,其端盖两端有沟槽7组成。当用手拉车门手柄3时,手则把活动端盖4往内压,使其缩回内侧让出空间,手就可以伸进去抠动手柄3把车门打开。当车门打开手松掉时,外拉手柄3回到原位,而活动端盖4因失去手的压力,在弹簧力6的作用下,也回复到原位,即与外拉手柄3外框架2及车门形成同一整体平面。
图3是本实用新型封闭式车门外拉手柄的另一种外形状结构图:1是底座,2是外框架,3是外拉手柄,4是活动端盖。其结构原理与上述图1、图2一样,所不同的是,它由上、下两个活动端盖4共同组成,其分别位于手柄3的上方和下方,当用手拉车门手柄3时,手压下两个活动端盖4,使其同时向内侧缩回,这时手抻进去拉动手柄3车门打开。当手松掉时,手柄3回到原位,而上下两个活动端盖4均又在弹簧力的作用下也回到原位,与外框架2,手柄3及车门形成同一平面。
本实用新型的封闭式车门外拉手柄外观形状可有多种变化,不只是长方形,还可以是正方形,椭圆形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俊杰,未经张俊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044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