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多路显示功能的倒车雷达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0100982.6 | 申请日: | 2000-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304046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7-18 |
发明(设计)人: | 陈舜荣;陈信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致电子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15/06 | 分类号: | G01S15/0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周成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显示 功能 倒车 雷达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机动车辆的附加装置,更具体地是指具有实时图像显示与超声波测距功能而使驾驶者更能精确掌握车后状况的一种具有多路显示功能的倒车雷达装置。
“停车”是每一位汽车驾驶者都必须面对的问题。理论上每一驾驶者对于停车应该是驾轻就熟,但事实却往往不尽如此。有时停车位的规划极狭窄,在此状况下,驾驶者必须具备丰富的经验及娴熟的技巧方能将车顺利的倒入停车格。当驾驶者技术不是那么熟练时,非预期的擦撞、碰撞事件就很难避免。为协助驾驶者解决停车的困难,市面上出现了一种倒车雷达,其利用超声波发射接收的原理,在车尾接近障碍物时,即发出蜂鸣声,以提醒驾驶者,避免撞及障碍物或其他车辆。
此种倒车雷达固然有助于驾驶者的停车、倒车,然而效果却有限。原因在于倒车雷达仅在接近障碍物时会产生蜂鸣声,有关障碍物的距离及方位,并无法由单纯的蜂鸣声判断得知。
再者,目前有部分大型车辆,如游览车,其车尾处设有摄像机,倒车时,由摄像机摄取车辆后的实时图像送至驾驶者座处的显示器,供驾驶者通过图像掌握其后的状况。实时图像的显示确实有助于驾驶者更精确的掌握车辆后状况,但在实际运用上并非毫无缺陷,主要缺陷就在于摄像机的摄像范围存在死角。一般摄像机的摄像角度大约为110度,换而言之,驾驶者将无从察觉摄像机摄像范围以外的障碍物。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具有多路显示功能的倒车雷达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该具有多路显示功能的倒车雷达装置,包括:
一摄像机,其设于汽车车尾;
至少两组超声波感应器,其设于汽车车尾,并相邻于摄像机设置;
一图像处理模组,其与摄像机相连接,用以处理其送入的图像信号;
一显示器,其设于图像处理模组的输出端,除显示摄像机摄入的主画面外,还可由图像处理模组驱动显示障碍物方向与相对距离;
一倒车雷达主机,其与至少两组超声波感应器相连接,主机根据发射/接收信号之间的时间差换算出代表车后障碍物实际距离的通信码,再送至图像处理模组,以随实时图像同时于显示器上显示。
所述的图像处理模组包括:
一微处理器,其至少具有一输入端,供与倒车雷达主机相连接;
一同步分离处理器,其具有一输入端,与摄像机相连接,又具有一垂直信号输出端及一水平信号输出端,与微处理器相连接;
一图像处理器,其具有两输入端,分别与摄像机及微处理器相连接,其具有一输出端,与显示器相连接。
所述的微处理器还设有一内存储器,该存储器储存有各种通信码对应的方向与距离数值的数据。
所述的倒车雷达主机具有另一输出端,其连接有一蜂鸣器。
由上述可知,本发明主要是利用设于车尾的摄像机摄取车后方的实际图像以及超声波感应器,供驾驶者直接掌握车后方的状况。当车尾趋近障碍物,摄像机出现摄像死角时,则超声波感应器可适时产生作用,并将其具体方位及距离数值与实时图像同时于显示器上显示,使驾驶者可精确的掌握车后方状况、安全顺利停放车辆。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图1:本发明的一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2:本发明的电路原理方块图。
图3:本发明的又一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4:本发明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5:本发明的工作波形示意图。
图6:本发明的显示器画面示意图。
图7:本发明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首先请参阅图1所示,其主要是于汽车10车尾的适当位置分设有一摄像机11及至少两组超声波感应器21、22。
在本实施例中,摄像机11设于车尾保险杆13上的中央位置,保险杆13接近两侧端处则分设有一超声波感应器21、22。
摄像机11可为一采用CCD技术的针孔摄像机,其摄取图像后送至连线的图像处理模组(本图中未示)。
两组超声波感应器21、22则连接至一倒车雷达主机(本图中未示)。
所述的图像处理模组与倒车雷达主机的构造,请参阅图2所示。其中:
图像处理模组至少包括:
一微处理器30,其输入端与倒车雷达主机40相连接,以接收倒车雷达主机40送出的通信码;
一同步分离处理器31,其具有一输入端与摄像机11相连接,以便将摄像机11输入的图像信号分离成一垂直同步信号及一水平同步信号,再送至微处理器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致电子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同致电子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009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色防伪防假票据
- 下一篇:用于基底表面上生橡胶或橡胶的增粘剂